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斜体文字''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称鄂尔多斯保护区)位于 [[ 内蒙古 ]][[ 东胜市 ]] 和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市 50km,距 [[ 伊金霍洛旗 ]] 政府 40km。属于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 遗鸥 ]] 繁殖地及内陆湖泊。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盐湖、淡水 [[ 湖泊 ]] 和人工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3、5、6。1998 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 , 2002 ,2002 年被列入 《 [[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 。鄂尔多斯保护区内记录到的湿地鸟类共计 83 种,主要有天鹅、白琵鹭、赤麻鸭、蓑羽鹤等。遗鸥数量最多时达到 16 000 只,约占自然界遗鸥数量的60%,繁殖巢数最多达到 3600 余个,承载了繁殖种群中 90% 以上的个体。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由典型高原向荒漠化 [[ 草原 ]] 过渡地带,植被稀疏,多为沙生植物。草原上以长芒草、糙隐子草、萎蒿、百里香、冷蒿等为主;沙地上以油蒿、中间锦鸡儿作为建群种;流沙上以沙米、沙竹、白沙蒿等为先锋群落;滩地植被类型有以寸草苔为建群种的湿滩地,以 [[ 沙柳 ]] [[ 乌柳 ]] 等为主要建种的柳湾林地,以芨芨草、碱蓬、红柳等为建群种的盐化滩地等。湖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眼子菜、刚毛藻、转板藻、绿藻以及蒲、苇类等。
==保护物种==
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为主的83种鸟类。保护区植被稀疏,多为沙生植物。区内动物以湿地鸟类和草原动物以及爬行类动物为主。据调查保护区现有湿地鸟类83种,属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有遗鸥、 [[ 东方白鹳 ]] [[ 白尾海 雕3 雕]]3 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角鸊鷉、赤颈鸊鷉、白琵鹭、大天鹅、鸢、大鵟、红脚隼、蓑羽鹤、仓鹰、黑浮鸥等10多种。典型的草原动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黄鼬、赤狐、兔狲、刺猬、蒙古黄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主要优势种。
遗鸥是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遗鸥属鸥形目鸥科,体长430~460mm。虹膜黑色,眼周白色,嘴和脚暗红色。夏羽:头部黑褐色,眼后上、下方有一白色三角斑,上体为珠灰色,腰部和尾羽白色,两翼为珠灰色,初级飞羽带有黑斑。栖于 [[ 草原 ]] [[ 沙漠 ]] 和半荒漠的湖泊和沼泽地,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200~1 500m的沙漠咸水湖和碱水湖中。遗鸥是中国一级保护 [[ 野生动物 ]] ,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类之一。
境内主要湖泊有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侯家海子和苏家圪卜海子。其中最大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位于自然保护区的中央。湖周种植了沙柳、柠条的固沙林带,湖区呈驼峰形,湖面开阔,景色迷人。典型的高原荒漠、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为遗鸥等众多侯鸟提供了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区内鸟类资源丰富,现有湿地鸟类83种,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物种有遗鸥、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属国家Ⅱ级保护的物种有白琵鹭、 [[ 大天鹅 ]] 、鸢、大鵟、 [[ 红脚隼 ]] [[ 蓑羽鹤 ]] 、仓鹰、黑浮鸥等10多种。同时具多种典型的草原哺乳类动物及爬行类动物。
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遗鸥为主,是世界上遗鸥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遗鸥每年春来秋 去,夏季在海子中的湖心岛上营建起连接成片的巢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驻足南岸北望,诸湖心岛上遗鸥遍布,将岛屿染得一派雪白,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湖水、连同众多的水鸟组成了一蝠颇为壮观的自然风景画 。
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遗鸥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野生生物类”的“野生动物”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部,地处 [[ 鄂尔多斯高原 ]] 由典型草原向荒漠化草原的过渡带,属于 [[ 欧亚草原 ]] 区和亚洲荒漠区,区域内生境复杂,包括内陆荒漠型湖泊、漫水草滩和河流湿地,沙丘和沙蚀丘陵。境内主要湖泊有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侯家海子和苏家圪卜海子。典型的高原荒漠、半荒漠湿地 [[ 生态系统 ]] 为遗鸥等众多侯鸟提供了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有湿地鸟类83种,同时具多种典型的草原哺乳类动物及爬行类动物。是世界上遗鸥 (Larus relictus) 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249,5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