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沫若

移除 10,774 位元組, 5 年前
立場搖擺與奉承文學
郭沫若在台湾的学术界和政治界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除了{{who|台湾学人}}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所受的浸染,不仅仅有传统的威权时代基于政治和学术的分歧对他的批判(例如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对他的批判<ref>1982年[[宋美龄]]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相对言之,[[中华民国]]开国以来,除[[袁世凯]]之卑鄙觊觎野心失败外,纵军阀时代,亦莫敢窜改国号,中华民国自[[国民政府]]执政以来,始终以国父主义及爱国精神为基据,从未狮亵谀外,如将彼等巨像高悬全国,灵爽式凭,捧为所宗者,今天有正义感之[[犹太人]]尚唾弃其同宗之[[马克思|马克斯]],乃共党竟奉之为神明,并以[[马列主义]]为我[[中华民族]]之训练,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大林|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ref>),他对于台湾的倡导改革的人群尤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李登辉]]认为今日台湾的成就某种程度上归结于[[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所倡导的思想和社会变革的实践<ref>{{cite book |title = 台湾的主张 |author = 李登辉 |date = 1988年6月11日 |language =zh-hant |publisher = 遠流出版 |pages = |ISBN = 9789573237242 |quote = 虽然我自幼接受日本教育,受过日本文化的熏陶,但对中国文学与思想,也曾多所涉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风起云涌的现代思潮,更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而郭沫若以考古及历史研究的角度,批判封建制度之害,更鼓励了许多年轻人,起而改革。他的《十批判书》与《青铜时代》等书,借着对先秦人物与思想的评论,如推崇早期儒家孔孟的重视民本思想,贬斥韩非的「法术」、「君主本位」,和秦始皇的「极权主义」等,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中国只有摆脱传统的束缚,才有发展的希望。……就此一角度而言,今天台湾所缔造的成就,也可以说是当年这些改革思潮具体实践的成果。}}</ref>。
 
=== 立場搖擺與奉承文學 ===
1920和1930年代,由於郭沫若和[[魯迅]]在文學上的主張和政治態度的不同,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1928年初,後期[[創造社]]的幾位幹將[[馮乃超]]、[[李初梨]]等,為了推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將魯迅當成了絆腳石。他們以《藝術與社會生活》等文章,向魯迅發起了猛攻。猝不及防的魯迅開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他剛從廣州到上海,目的之一便是與創造社組成聯合戰線。魯迅也不甘示弱,先後寫出了《醉眼中的「朦朧」》、《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等文進行了回答。在論戰中,創造社元老郭沫若親自操刀,用<u>杜荃</u>的筆名,發表了《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一文。其中寫道:「魯迅先生的時代和階級性,就此完全決定了。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反革命。魯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以前說魯迅是新建過渡期的反革命分子,說他是人道主義者,這是完全錯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魯迅當時並沒有回擊,到了1932年8月,他在《上海文藝之一瞥》的文章中,罵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面對全國人民哀悼魯迅的形势,正在日本的郭沫若立即轉向,連夜寫了《民族的傑作—紀念魯迅先生》的悼文,指出魯迅的死,是「不可測算的重大損失」。接著,他又用日文寫了《墜落了一個巨星》的悼文。說什麼「魯迅生前罵了我一輩子,但可惜他已經死了,再也得不到他那樣深切的關心了;魯迅死後我卻要恭維他一輩子,但可惜我已經有年紀了,不能恭維得盡致」。甚至說自己是以魯迅徒孫的資格追悼魯迅。11月3日,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日華學會舉行悼念活動,郭沫若也匆匆趕到現場,在悼念會上高喊:「中國之偉大人物,過去人都說是孔子,但孔子不及魯迅。」。在「[[文化大革命]]」中紀念魯迅時,郭沫若說:「魯迅如果還活在今天,他是會多麼高興啊!他一定會站在文化革命戰線的前頭行列,衝鋒陷陣,同我們一起,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踏出前人所沒有走過的道路……」<ref>《文史天地》,2009年第3期,第6頁</ref>
 
194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郭沫若写于8月12日的《中苏同盟四周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周年纪念日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的广播词》,其中说:“反动分子企图煽动某些中国人的大汉族主义的感情,反对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国家”,又说:“问题应该是——[[外蒙古独立|外蒙古脱离了我们]]之后,外蒙古人民是不是更加幸福了?事实告诉我们,外蒙古人民是更加幸福了”,还说:“中国人民和蒙古人民今后应该是亲密的兄弟,我们不能够固执着那种宗主和藩属的落后观念了。”<ref>{{cite web |url =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guomoruo.txt |title = 史料的准确性——关于郭沫若谈外蒙古独立 |website = [[新语丝]] |accessdate = 2017-07-31 }}</ref>
 
1949年11月,郭沫若在《[[观察 (杂志)|观察]]》发表了《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一诗,来赞美[[斯大林]]<ref>{{cite journal |title = 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 |author = 郭沫若 |date = 1949年12月16日 |language = zh |journal = 《[[观察 (杂志)|观察]]》 |quote = 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已经是天文学上的年龄了,……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70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ref>。
 
在“[[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响应文化战线的“大跃进”,郭沫若写了不少歌颂“大跃进”的诗歌<ref>杨继绳:《墓碑》,pp.&nbsp;701–702.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ISBN 978-988-211-909-3.</ref>,例如其诗《太阳问答》之一段:<ref>康健:《辉煌的幻滅——人民公社警示錄》,p.&nbsp;275.</ref>
{{cquote|感谢党呵感谢党,党是不落的红太阳。东风永把西风压,社会主义放光芒。鼓足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建天堂。红旗插遍全世界,红旗插在山顶上。}}
但在1963年11月14日,郭若沫給[[陳明遠]]寫的信中卻批判大躍進:<ref>黃淳浩 編:《郭沫若書信集》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ref>
{{cquote|大躍進運動中處處放衛星、發喜報、搞獻禮,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浮誇虛假的歪風邪氣氾濫成災······上有好之,下必甚焉,不僅可笑,而且可厭,假話、套話、空話是新文化的大敵,也是新社會的大敵。}}
 
1966年“[[文革]]”正式开始,郭沫若几天内立即發表談話,对自己以前的作品全盘否定:“在一般的朋友、同志们看来,我是一个文化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文革”期间,郭沫若的作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大陆]]能够被出版的极少数非文革主题书籍,不过他在书中大举赞颂[[李白]],而极力挖苦[[杜甫]],被认为是为了迎合[[毛泽东]]的个人喜好而歪曲历史与文学<ref>{{cite news |url = http://cul.sohu.com/20061016/n245819173.shtml |title = 郭沫若晚年的败笔:为自保即席向江青献诗 |newspaper = 新闻午报 |date = 2006-10-16 |accessdate = 2009-02-01 }}</ref>。郭沫若以毛泽东的诗友著称,和毛时有[[诗词]]唱和。他曾高度赞颂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甚至将其[[错别字]]“黄梁”也作为赞美的对象<ref>{{cite book |title = 红旗跃过汀江 |author = 郭沫若 |date= |language=zh |quote = 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麼生动,多麼潇洒,多麼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心理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的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地呈现下了我们的眼前。}}</ref>。
 
1967年6月5日,郭沫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讨论会上,致闭幕词《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并且朗诵一首诗“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也献给各位同志和同学”<ref>{{cite book |title =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author = 郭沫若 |date = 1967年6月5日 |language = zh |quote =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我们要使世界舞台也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ref><ref name="peopledaily">{{cite news |title = 亚非作家常设局纪念《讲话》二十五周年讨论会胜利闭幕 |newspaper = 《人民日报》 |date = 1967-06-06 }}</ref>:{{cquote|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写了《[[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ref>{{cite journal |title =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author = 郭沫若 |date = 1976年5月12日 |language = zh |quote =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少奇|刘]]和[[林彪|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ref>:{{cquote|[[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但过了仅仅五个月零九天,[[四人帮]][[粉碎四人帮|被捕]],“文革”结束,他立即又赋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抨击“四人帮”,吹捧[[华国锋]]<ref>{{cite journal |title =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author = 郭沫若 |date = 1976年10月21日 |language = zh |quote =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王洪文|政治流氓]][[姚文元|文痞]]/[[张春桥|狗头军师张]]/还有[[江青|精生白骨]]/自比[[武则天|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梁/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毛泽东|红太阳]]/[[华国锋|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国锋|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ref>:{{cquote|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王洪文|政治流氓]][[姚文元|文痞]]、[[张春桥|狗头军师张]],还有[[江青|精生白骨]],自比[[武则天|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梁。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毛泽东|红太阳]]。[[华国锋|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国锋|华主席]],拥护党中央。}}这也是后来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1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