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

增加 26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译名==
教堂原名“Westminster Abbey”,其中“Westminster”直译为“西教堂”,“west”指“西”,“minster”则是指主教座堂或大型[[教堂]],特别指最初附属于修道院者;“abbey”中文作修道院,是[[天主教]]专有名词,指该地原为天主教本笃会的修道院,因此中文传统音意合译为“西敏寺”。后来此地以修道院名为地名 <ref>[https://www.sohu.com/a/363388347_416382?scm=1002.44003c.fe017c.PC_ARTICLE_REC 灵魂的殿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 | 历史 ],搜狐,2019-12-28 </ref> ,发展成今日的威斯敏斯特,也是伦敦中心的两个市级行政区之一(另一个是伦敦市)。1579年以后,教堂改名“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名称中的“Westminster”已不是修道院名而是地名了。
统称译法现在主要通行于台港澳和海外华人地区。而在[[中国大陆]],是按照地名一般采音译的方式,改译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后,1534年威斯敏斯特教堂修院也被国王控制,并在1540年关闭。这段时期内原本给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拨款都全部被转移给圣保罗座堂。在女王[[玛丽一世]]统治时期威斯敏斯特教堂曾短暂地重开,但在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再次关闭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威斯敏斯特教堂,但规定由王室直接管理,并把建制从修道院改为法政牧师团。 从此管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主任牧师(dean),而且由国王任命。直到19世纪,威斯敏斯特教堂是除牛津和剑桥以外英国最重要的[[学术]]重镇 <ref>[https://www.sohu.com/a/349393803_170417 西敏寺和命运之石 ],搜狐,2019-10-24</ref> 。钦定版圣经旧约的前三分之一和新约的最后二分之一就是在这里被翻译成英文的。
==视频==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