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新

增加 8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类似的案例,周新在其按察使任上还遇到不少,正如《明史》所言:“其他发奸摘伏,皆此类也。”正是由于周新能见微知著,细心观察,善于推理,才能将这些疑案一一告破。在浙江任职期间,周新以善断刑狱而名扬天下,其审判的案件,无人不信服。他施政总能从大局考虑,不拘泥于纠察小的过失,“以爱民为本,泽及无告”,即使是穷苦人家,受到冤屈都可以得到伸张。百姓没有了冤屈,监狱里犯人也很少,即使是孩童都在歌颂他的贤德。直至明代中后期,浙江百姓“至今犹能道其事缕缕”,仍在传颂着周新在浙江任职期间为民伸冤、执政为民的事迹。 [2]
 === 为官清廉===杭州周新祠上的“冷面寒铁”牌匾杭州周新祠上的“冷面寒铁”牌匾 <p style="text-indent:2em;"> 周新一方面对贪官腐吏不留情面,另一方面对廉洁奉公的官员则十分敬重。钱塘知县叶宗行廉洁奉公,以能力出众著称。周新曾前往他家暗访,发现其家中除了一束由老家寄来的太湖所产的鱼干外,没有其他多余的财物,便偷偷拿了少许鱼干放在衣袖里。第二天,周新邀请叶宗行饮酒,将昨日从叶家中取走的鱼干给叶宗行看,以示对叶宗行的官品大为赞赏。叶宗行深受感动,执政期间愈加清廉,号称“钱唐(塘)一叶清”,后死于任上。周新对叶宗行的离去深感哀伤,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表彰其廉洁,并以他为自己为官的榜样。<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周新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从不接受不义之财。有一次,同袍给他送来一只烤鹅,周新本不想接受,但转念一想这只烤鹅或许可以为其“代言”,故将其收下。周新命人将烤鹅悬挂起来,凡是后来人们向他送礼,周新都会指着这只烤鹅给他们看。周新以烤鹅作例,警示属下官员应拒绝私相授受,否则,将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向周新送礼。他的同袍受礼于人时,总会问“冷面寒铁公知否?”<br> <p style="text-indent:2em;"> 周新与妻子结识于微时,在周新还未做官时,其妻子就“缝纫自给”,待周新做官后依然如故。她偶尔赴周新同僚妻子的家宴时,都是“荆差布裙以往”,衣着装扮如同普通农妇一般,使宴席上浓妆艳抹的官夫人们都自觉惭愧,随即更换成平素淡雅的服饰。 [2] <br> === 含冤而死=== <p style="text-indent:2em;"> 明代厂卫制度严密,明太祖 [[ 朱元璋 ]] 在建国之初,即设立锦衣卫,赋予他们巡查缉捕之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朱棣即位后,更加强了锦衣卫的职权,赋予其可直接逮捕、审问犯人的权力,刑部、大理寺等无权过问。正是由于这种“无节制”的权力,使得明代锦衣卫有恃无恐,肆意欺压百姓乃至朝廷命官。当时的锦衣卫指挥纪纲颇受永乐皇帝的器重,他派一位千户前往浙江查办案件。这位千户在浙江境内作威作福,肆意索贿,周新欲将此人依法拿办,却让他逃走了。<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不久,周新送文册进京,途经涿州时,遇到这位知法犯法的千户,故将其逮捕,送入监牢,但后来不慎又被其逃脱,并向纪纲求救。纪纲于是向皇帝进谗,诬陷周新。皇帝听信谗言,下令将周新抓捕。在被移送进京的路上,周新受尽纪纲同党的折磨,几乎体无完肤。进京后,周新跪在大殿玉阶前,大声抗辩道:“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周新认为自己既然身为按察使就有义务和权力为朝廷除去害群之马,他只是奉职而为,并无过错。但盛怒之下的永乐皇帝并没有听取周新的抗辩,反而认为周新大声疾呼是对自己无礼的表现,于是龙颜大怒,下令处决周新。临刑前,周新仍在大声疾呼“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一代“冷面寒铁公”就这样含冤而死。不久,永乐帝反思此事,深感后悔,问左右得知周新是南海人,不禁发出了“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的感叹。后来那位诬陷周新的锦衣卫指挥纪纲因罪伏法,周新的沉冤才得以昭雪。 [2] [10]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