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背包客

增加 2,14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英国伦敦的《孤独星球》出版社新闻官路易斯.麦克唐纳女士介绍,他们一直很关注中国人的旅游习惯,但
到上世纪中后期,独立旅游活动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时,还只有非常少的中国人涉足这个领域。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认为今天的中国独立旅游者正在逐渐显露出自己勇敢达观的精神,而这一点对于一个面临不可预知行程的背包客来说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背包客年龄跨度非常大,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而中国背包客更多地集中在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些中青年人身上。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20年,中国会有超过1亿的境外旅游者出现。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境外旅游国。实际上在今天的中国,每天都有新的独立旅游爱好者诞生。因为这些自助旅游者通常都是背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各类旅途所需用品,就像驴子驮着东西一样,因此他们经常自嘲自己“累得像驴一样”。与之相关的,他们的圈子叫“驴圈”,他们的论坛叫“驴坛”,他们的出游叫“驴行”。
 
 
一般
 
背上行囊,就是把梦想、新奇、辛苦、欢欣一起放到了里面,脚下是崎岖的野径,顶酷暑或冒严寒,夜晚则住帐篷、钻睡袋,随遇而安,但你却乐在其中。
 
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身着朴实衣着、背负大背包、摄影包。
 
入乡随俗地乘坐牛车、拖拉机、货车。
 
随遇而安地住宿10~20元的小旅馆。
 
低调地与当地人打交道,能获得更多非金钱获得的感受。
 
买不到票,住不上宾馆,前方道路坍方,临时改变线路及行程,或者山洪暴发被迫流落在旅途中某个小镇,啃冷馍喝凉水,都可能是旅行的一个重要部分。
 
旅行结束后,他们又是以独特的视角把沿途记录的所见所闻,用照片、文字等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这些载体,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灵和人生感悟。
 
 
 
== 文化 ==
 
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种与大规模商业化旅行反其道行之的旅行方式对于主流文化是一种冲击。而在西方的社会学家眼里,背包客文化具有一些后现代文化的特征:高流动性、强调不连贯的社会关系;背包客则是带有后现代风格的一群人,他们是一些“无根的”个体,有着强烈的证明自我存在的愿望。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也曾说过,背包客注重的是环保、与他人的沟通、跨文化的交流。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无论经济条件还是技术条件都给人们提供了做背包客进行自助旅行的基础。如便携式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通讯技术的进步等都使得这种自助性质的旅行不再危险,也不必付出太大的个人代价。此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安定和平稳,这反而使人们产生脱离一般生活轨道,体验浪漫、冒险和不同凡响生活的心理需求。背包客主张体验自然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向更平衡、开放与和谐发展有好处,相信背包客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间会越来越流行。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