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心学

移除 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心学.jpeg|有框|右|<big> 心学</big>[http://www.bostonshalong.org/wp-content/uploads/2017/12/2017-03-07-01-449x304.jpg 原图链接][http://www.bostonshalong.org/%E9%98%B3%E6%98%8E%E5%BF%83%E5%AD%A6%E4%B8%8E%E4%B8%AD%E5%8D%8E%E6%96%87%E5%8C%96%E5%A4%8D%E5%85%B4/ 来自 波士顿文化沙龙 的图片]]]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其中阳明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111,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