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毅

增加 26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毅 ''' (1953年10月8日-),男, [[ 汉族 ]] ,北京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治人物、外交官。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在 [[ 黑龙江 ]] 生产建设兵团和邮电部情报所参加劳动,后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习。同时修有 [[ 南开大学 ]] [[ 经济学 ]][[ 硕士 ]] [[ 外交学院 ]] 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是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 [[ 国务院 ]] 党组成员兼外交部部长。
进入外交领域工作后,王毅曾先后在 [[ 外交部亚洲司 ]] 和驻日本使馆担任处长、参赞等基层职务。1995年始,历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部长助理、政研室主任、副部长等职务。2004年,出任中国驻 [[ 日本 ]] 大使。2007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中共中央台办兼国务院台办主任等职务。2013年3月,出任外交部部长;2018年3月升任国务委员,并连任外交部长职务。
==生平==
=== 早年===
1969年中学毕业后,王毅成为了一名知识青年,赴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插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团一营八连先后担任战士、连通讯员,后来任营报道员、代理宣传干事。1977年2月,王毅返回北京等待分配,随后被分到邮电部情报所当工人。同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语专业,1978年3月入学,在日语二班当班长,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 外交部工作===
大学毕业后,王毅被分配到外交部亚洲司,在日本处任科员,开始了 [[ 职业 ]] 外交生涯。进入外交部时,王毅已经29岁。然而,之后他在外交部创下了多项“最年轻纪录”,如最年轻的副处长、最年轻的司长、最年轻的副部长。有传闻称,王毅升职顺利是由于岳父钱嘉东的影响。《 [[ 环球人物 ]] [[ 杂志 ]] 称知情人表示此事与钱嘉东毫无关系。王毅从一名普通外交工作人员,到亚洲司的主管,再升任副部长,其间经过了19年。据称,王毅到外交部工作不久,就因为一份讲话稿引起了领导注意。198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出访日本。当时在日本处当科员的王毅主要负责起草各种讲话稿。他为胡耀邦准备的这份讲话稿, [[ 胡耀邦 ]] 仅仅修改了两处,并且还批上了“此稿写得很好!”
1997年8月至1998年2月,王毅被公派到美国 [[ 乔治敦大学 ]] 外交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政策研究室主任。1999年9月起,王毅在外交学院远程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 [[ 博士学位 ]] 。2001年2月,48岁的王毅升任主管亚洲事务的副部长,成为当时外交部中最年轻副部长。
=== 两次驻日===
其仅有的两次驻外工作经历,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第一次是在1989年9月至1994年3月,共五年,历任驻日本使馆政务参赞、公使衔参赞、临时代办等职。回国后,即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次年, [[ 晋升 ]] 司长。
[[ 小泉纯一郎 ]] 出任 [[ 日本首相 ]] 后,因其亲美的外交政策,以及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使得中日关系滑向了建交以来的谷底;加之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 [[ 朝鲜 ]][[ 核危机 ]] 的再次爆发,中日外交磨擦不断。在此情况下,2004年9月,王毅被任命接替武大伟为驻日大使;开始第二次驻日工作,为期三年;2007年9月,任满回国。因在日本工作的经历,使王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界获得“日本通”的雅号。
王毅任内曾对于日本国对 [[ 中华民国 ]] 免签证案加以反对,引起时任台北驻日本国代表许世楷公开批评“王毅在日本的工作很容易,只要看台湾驻日代表处做什么就反对什么”。
但是“日本通”也有误判的时候。2005年5月23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以“要回国处理紧急公务”为由,突然取消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见。当日晚,外交部发言人孔泉称:“在吴仪副总理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连续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发表不利于改善中日关系的言论,中方感到十分不满。” [[ 香港 ]] [[ 亚洲周刊 ]] 》文章认为这是因为在吴仪出访前夕,日本政府在多个外交敏感议题上表示强硬立场,违背了早先首相小泉纯一郎和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会面时达成的互信。亚洲周刊称,“北京已对吴仪此行日本作出初步评估,认为外交部,特别是中国驻日使馆,没有准确拿捏日本政府的态度,对中日目前的外交形势有误判成分”。王毅任内适逢小泉、安倍内阁时期,日中关系趋于紧张冷淡。据前 [[ 台北 ]] 驻日本代表许世楷曾回忆“据说他(那时)很抑郁”。
=== 外交部党委书记===
2007年回国后,王毅出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并在当年10月召开的 [[ 产党第 十七 次全国代表 会|中共十七大]] 上,首次入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 国台办主任===
2008年6月,王毅接任 [[ 陈云林 ]] 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 外交部长===
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王毅获新任总理 [[ 李克强 ]] 提名,并获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表决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人选。
2016年6月1日中加外长年度会晤后的记者会上, [[ 加拿大 ]] 记者询问 [[ 加拿大 ]] 外长迪翁中国及香港的人权问题,王毅动怒,插话称该记者充满傲慢与偏见,中国令六亿人脱贫,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把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王毅声称,中国的人权问题只有中国有发言权。
在2017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以五个“我们认为”说明了中国政府全部的世界观方面 [[ 意识形态 ]]
*我们认为 [[ 全球化 ]] 不是洪水猛兽;*我们认为世界没有失序;*我们认为不存在什么“历史的终结”各国有各自历史文化生成的发展模式,必须彼此尊重;*我们认为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并非不可战胜;*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2017年9月1日,王毅在《学习时报》头版发表题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开拓前进》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演变,把握时代前进方向,站立世界发展潮头,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我们认为[[世界]]没有失序; *我们认为不存在什么“历史的终结”各国有各自历史[[文化]]生成的发展模式,必须彼此[[尊重]]; *我们认为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并非不可战胜; *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2017年9月1日,王毅在《[[学习时报]]》头版发表题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开拓前进》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演变,把握时代前进方向,站立世界发展潮头,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2018年3月1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64岁的王毅获得总理李克强提名,被任命接替 [[ 杨洁篪 ]] 的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的职务,继续兼任外交部部长,经全国人大 [[ 投票 ]] 表决决定任命。
36,8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