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山郡

增加 14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常山郡 ''' ,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但一般以今天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附近为中心。具体大致在石家庄市北郊东古城西古城地界,因战乱后为真定,即今石家庄 [[ 元氏县 ]] 境。 常山之名最早在《 [[ 战国策 ]] 》中有提及,属赵国。
“常山”一名的由来: [[ 汉武帝 ]] 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汉书·郊祀志》载, [[ 汉宣帝 ]] 神爵元年( 公元前61年) 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 此恒山为古恒山,即大茂山) 为北岳,嵩山为中岳。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把(古)恒山改名常山,曲阳、唐县南部区域即为汉代的常山郡( 其实,包括现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及周边正定、元氏等地都是常山郡故地,元氏即是常山郡治所,后曾多次迁址,最后迁之现 [[ 正定县 ]] 。现在正定县的一些地名和企业名中还可以经常见到“恒山”)
今天的“北岳”恒山位于 [[ 山西省 ]][[ 浑源县 ]] ,与古恒山地域根本不同。
==历史沿革==
=== 发源===
[[ 秦始皇 ]] 攻占赵国后,设 [[ 恒山郡 ]] ,但范围较小,不包括北面的恒山,治所在东垣县(今石家庄市东)。 [[ 西汉 ]] 时,汉高祖沿郡置,之后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常山郡,且范围扩大,北至恒山南至逢山长谷一带。不过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时,分郡治真定县(即秦朝东垣县)附近的四个县为 [[ 真定国 ]] ,常山郡的郡治向西南迁移到元氏县(今元氏县西北故城村赵云路),统县18,隶属冀州刺史部。《史记·孝武本纪》载:“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
=== 常山国===
[[ 东汉光武帝 ]] 建武十三年(37年)将真定国并入常山郡,郡改称常山国,与周围 [[ 中山国 ]] [[ 赵国 ]] 、巨鹿郡之间的辖境发生一定变化,统县反而减少到13,治所仍在元氏县。西晋时期,常山郡西南分置乐平郡,元氏县归属赵国,范围进一步缩小,郡治迁移回汉初的真定县(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西晋沿置,统县减少到8,不过恒山仍在境内上曲阳县西北。
=== 常山郡===
[[ 十六国 ]] 北朝各代基本沿用郡治,归属于定州,北周改称恒州。 [[ 隋朝 ]] 统一后,又称恒山郡,统县8,仍治真定。唐初称恒州,天宝元年(742 (742 ) ,改恒州为常山郡,十五年(756年),常山郡更名平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废平山郡,复置恒州。后又为了避 [[ 唐穆宗 ]] 讳改为镇州,到北宋升为真定府,常山不再作为郡国之名。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50,0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