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弘农郡

增加 11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弘农郡 ''' [[ 西汉 ]] 元鼎四年(前113年), [[ 汉武帝 ]] 设置,故址在今天河南省 [[ 灵宝市 ]] 东北。
弘农郡,是中国 [[ 汉朝 ]] 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以西汉为最大,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 [[ 三门峡市 ]] 、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 [[ 商洛市 ]] 。由于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 [[ 军事 ]] 政治要地。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 [[ 秦国 ]] 名关函谷关,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
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
[[ 西晋 ]] 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 南北朝 ]] 时,为避讳曾改为恒农郡, [[ 隋朝 ]] 恢复弘农,但郡治弘农向西南迁到了今灵宝市中心,且失去了 [[ 黄河 ]] 沿岸的辖地。
[[ 唐朝 ]] 时,弘农郡分为陕州、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 [[ 桃林县 ]] ,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
[[ 北宋 ]] 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史料记载==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铁官,在黾池。县十一:弘农,故秦函谷关。衙山领下谷,属水所出,北入河。卢氏,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陕,故虢国。有焦城,故 [[ 焦国 ]] 。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莽曰黄眉。 [[ 宜阳 ]] ,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陕亭。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密阳乡,故商密也。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商,秦相卫鞅邑也。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有关。上雒。《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千七十里, [[ 豫州 ]] 川。又有甲水,出秦领山,东南至钖入沔,过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获舆山在东北。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46,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