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祖娥

增加 8,99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李祖娥 ''' 北齐昭信皇后,(公元529年-584年),祖籍赵郡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上党太守李希宗之次女,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李祖娥温婉可爱,才貌双全。被其父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李祖娥十几岁时,便倾国倾城,被丞相高欢看中选择嫁给当时还是太原公的高洋,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以后更是步步高升。高洋建立北齐后,李祖娥变成可贺敦皇后。生有二子一女,北齐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长乐公主高宝德之生母。
史书对她的评论是“容德甚美”。其父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任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家是没有南渡的少数几支北方著名世族,重视家教。因此,李祖娥具有优良的儒学文化修养。她十几岁时,已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鸟雀见了也要多叫几声,花儿见了也会收敛起绽放的勇气。
 
==人物生平==
 
'''嫁于高家'''
 
李祖娥,(公元529年-584年),祖籍赵郡柏仁(今河北省刑台市隆尧县)人,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父亲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当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祖娥十几岁时己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被其父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被丞相高欢看中选择嫁给当时还是太原公的高洋,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以后更是步步高升,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后李祖娥成为可贺敦皇后。为高洋生育二子一女,北齐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长乐公主高宝徳之生母
 
'''丈夫高洋'''
 
高洋是个鲜卑化的汉人,是权臣高欢的第二个儿子。重踝,相貌丑陋,还有严重的皮肤病,虽然少时看似痴傻不堪,实际上英明神武,聪慧睿智,在高欢诸子里才能第一,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雄主。创建北齐后,文宣帝高洋亲自带领北齐军队屡次大破北方诸族(如强盛一时的柔然,契丹,和山胡等),俘虏了数十万胡人男女,缴获牲畜达数百万头,又修筑长城九百多里,声威大振,时号:“英雄天子”。北方东西相对时,枭雄宇文泰看到高洋御驾的北齐军队的军容严整,击节赞叹,“高欢有子如此,虽死无憾”。文宣帝在位期间,他改革建制,整顿吏治,开创齐律,鼓励民业发展,天宝十年北齐政治清明,使得国力渐渐恢复,居三国之首。虽在政治上高洋很有作为,但他的私生活却叫人瞠目结舌,即使是莎士比亚复生,也写不尽高洋一生的歇斯底里。
高洋喜欢酗酒,酒醉后动辙杀人为戏,嫔妃和大臣遭殃的不在少数。他有一位宠妃薛氏,本来是高洋堂叔高岳家的歌妓,高洋没有嫌弃薛氏出身低贱,将之纳为妃子,连带薛氏的姐姐也入宫受宠。薛氏的姐姐仗着圣眷甚隆,要求皇帝让自己的父亲当上司徒。高洋此时虽然昏暴,却公私分明,大怒,“司徒是朝廷的大官,岂是你求得到的?”就亲自用锯子把她锯死。高洋又怀疑薛氏与高岳有奸情,就用毒酒毒死了高岳,这样,高洋还不解恨,他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里,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肢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难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嫔妃之礼。
 
'''册封皇后'''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其中最典型的暴君中的暴君,动辄痛殴嫔妃。“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但对于自己的妻子李祖娥,高洋却十分敬重,“唯后独蒙礼敬”。因此在高洋当皇帝的十年间,李祖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享尽了人世间的一切荣华。高洋对待结发妻子总算感情深重,以前他的哥哥高澄大权在握的时候,时常调戏李祖娥,高洋深沉有大志,看在眼里却隐忍不发,拖着两条肮脏的鼻涕装傻,高澄曾轻蔑地说,“这样的男人也能够得到富贵,相 上怎么说得通”。高洋当上了皇帝以后,宗室高德正屡次劝说,希望高洋能立段昭仪为皇后,以亲近勋贵大臣。段昭仪的父亲是武威王段荣,曾与高欢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段昭仪的母亲娄氏是高洋母亲娄太后的姐妹,段昭仪与高洋算是中表之亲,但是,高洋排除一切阻力,依照汉、魏以来的习惯,册封结发妻子李祖娥为皇后。高洋虽然 李祖娥恩深爱重,有时却免不了狂性大发,做出令人咋舌的事情来。 有一次,高洋驾临李氏的娘家,喝得酩酊大醉,对准李祖娥的母亲崔氏就射了一箭,接着,用马鞭乱抽,打了崔氏一百多下,崔氏血流满面,家人苦苦求饶,高洋破口大骂,“我醉时连亲娘都不认,何况你这个老婆子”。李祖娥的姐姐名叫李祖猗,是魏安乐王元昂的妻子,长得也很漂亮,高洋看中了 ,常常和她苟合,还想将她纳为昭仪。为了去掉元昂这个眼中钉,高洋把元昂召进宫里,射了元昂一百多箭,直到把元昂射成刺猬一般, 血流满地而死。元昂死后,高洋把李祖猗带回后宫,准备纳为昭仪。李祖娥闻讯赶来,哭天抢地,扬言要把皇后之位让给姐姐,娄太后也出面干涉,高洋才放过李祖猗,李祖猗如愿以偿脱离魔掌。高洋的哥哥高澄娶 评论 孝静帝的妹妹冯翊公主元仲华, 德甚 丽,性情和顺。高澄死后,高洋念及旧怨,毫不迟疑地把嫂子给奸污了,高洋的母亲娄太后出面责备,高洋竟然扬言要把母亲嫁给鲜卑奴仆 高洋还想染指 李希 亲的小老婆尔朱英娥,尔朱英娥抵死不从,被他一刀杀死。高洋杀尽元氏男性 室后,把许多嫁给高家的元氏妇女抓来 让左右侍从与她们进行集体滥交, 高洋则充当观众, 东魏、北齐 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他赤身裸体,不时自己上阵肉搏。高洋还肆意闯进朝廷大臣家里,看到美貌女子,就来个霸 硬上弓,吓得一班 任过 臣不敢在家私蓄美女,有了美人只能往高洋的皇宫里送,可怜的美人儿往往成为高洋醉酒后祭刀的牺牲品。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嫁给尚书右仆射崔暹的儿子崔达孥。高洋问及公主婚事,公主说:“一家对我极其敬爱,只有婆婆不喜欢我!”高洋 党太守、御史等职。 门,问公主的婆婆 氏:“ 没有南渡 否思念死去的丈夫?”,李氏回答,“无日不思”,高洋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去见他吧”,一刀砍下李氏 少数几支 头颅,又命把尸体丢进河里。 方著名世族 齐灭亡之后 重视家教 崔达孥竟把乐安公主杀了 高洋如 喜怒无常 杀人无数,朝臣们只好弄些死囚进宫,在关键时刻顶替将要遭殃的大臣和嫔妃,可是高洋杀人太多,死囚不够用,只能把待审的犯人也顶替充数。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大臣死于非命。高洋对待太子总算存着一丝亲情,太子高殷是他和 李祖娥 具有优良 生下 长子。高殷自幼学习 儒学 文化修养 ,温厚善良,礼贤下士,高洋嫌弃“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自己,就让太子杀囚练胆,太子砍了几刀也没有砍掉囚犯的首级,高洋怒不可遏,拿起鞭子狠狠抽打太子,吓得太子得了忽发性的精神病。总算看在多年夫妻情份上,高洋没有废掉高殷的太子之位 天保 年(公元559年),满手血腥的高洋得了怪病,无法进食,饿了 天之后,终于一命呜呼。临终之 时, 已是天 他担心年轻的太子无法应付众多窥视皇位的叔叔,一再嘱咐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高演和高湛好 丽质 扶持太子 花容月貌 最后又对高演说:“要夺就夺 鸟雀见了也 但是不 多叫几声 杀他。”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花儿见了也会收敛 等待李祖娥母子的是争夺皇位引 绽放 勇气 惨烈命运
李祖娥,(公元529年-584年),祖籍赵郡柏仁(今河北省刑台市隆尧县)人,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父亲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当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祖娥十几岁时己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被其父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被丞相高欢看中选择嫁给当时还是太原公的高洋,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以后更是步步高升,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后李祖娥成为可贺敦皇后。为高洋生育二子一女,北齐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长乐公主高宝徳之生母。
 
==家族成员==
 
'''祖父:'''
 
北魏骠骑大将军:李宪。
'''父亲:'''
 
上党太守:李希宗。
'''母亲:'''
 
崔幼妃:封博陵郡君、太姬。
'''兄长:'''
 
李祖升:仕至齐州刺史,为徒兵所害。
李祖勋:其女为济南王妃李难胜。
'''姐姐:'''
 
李祖猗:东魏乐安王元昂妻。
'''弟弟:'''
 
李祖钦:其一女为北齐皇帝高纬左娥英,另一女为琅玡王高俨正妃。
'''丈夫:'''
 
北齐文宣帝:高洋。
'''儿子:'''
 
北齐废帝:高殷。
太原王:高绍德。
'''女儿:'''
 
长乐公主:高宝德,嫁尉世辨。
某公主,与高湛所生,生而不举。
 
==历史评价==
 
李百药《北齐书》:①“容德甚美。” [1] ;②“后性爱佛法”
鹅湖逸士《老狐谈历代丽人记》:①“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此殆上帝所谴,特令多受磨折,初非后性之不贞也。” [2] ;②“然论其独至之处,则汉后张嫣以淑静而绝艳,明后张宝珠以端严而绝艳,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西施以靓雅而绝艳,昭君以丰整而绝艳;皆属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图像 =http://i.qulishi.com/uploads/news/201611/1478152287852178.jpg
| 图像说明 =图片来自“趣历史”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YYYY|MM|DD}} <!-- 逝世用: {{Birth date|YYYY|MM|DD}}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YYYY|MM|DD|YYYY|MM|DD}}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 别名 =
| 职业 =
|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1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