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意土战争

增加 26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意土战争.jpeg|有框|右|<big>意土战争</big>[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0/5bdfa207360d7 原图链接][http://m.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4564.html 来自 趣历史 的图片]]]
'''意土战争''',[[土耳其]]称为的黎波里战争 <ref>[https://m.sohu.com/a/71814425_364486 意土战争 两大伊斯兰集团之间的战争],搜狐,2016-04-26</ref> ,是一场于1911年[[意大利王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战争爆发于1911年9月,至翌年10月结束。统一后的意大利王国渐渐涌现殖民主义意识,于是意大利在1911年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战争,刚好在1911年7月发生了摩洛哥危机,这恰巧为意大利的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为借口,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进驻[[的黎波里]],但却遭拒绝,于是在次日向土宣战,其后土耳其战败,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条约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的领土,于是这块自十六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的北非沿海地区自此落入意大利的手中。
==基本内容==
1911~1912年,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又称利比亚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意大利企图夺取土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属利比亚),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1911年9月,意大利利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土耳其的严重困难,决定向的黎波里塔尼亚派遣海军舰队,并对土提出领土要求。遭拒绝后于28日以当地意大利人受到伤害为由发出最后通牒,29日对土宣战,从海上炮击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地,战争爆发。驻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土军仅有1个师约7000人,意大利则动员军队9万人,并以海军对土实施封锁,阻止其增调援军。29~30日,意海军炮击土耳其伊庇鲁斯地区海岸[[城市]]普雷韦扎(今属[[希腊]]),并击沉土鱼雷艇数艘。10月3~5日,海军登陆部队炮击并占领的黎波里和图卜鲁格。11日,意军(约3.5万人,72门火炮,由C.卡内瓦指挥)进驻的黎波里,并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登陆,至月底占领利比亚重要滨海城市,但遭到阿拉伯部落军队和来自埃及、突尼斯等地阿拉伯志愿军有力抵抗,向腹地的进攻进展迟缓。1912年5月,意军(10万人,飞机35架、飞艇数艘)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占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10月,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加之巴尔干战争爆发,被迫求和。18日,双方签订《洛桑条约》,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ref>[https://new.qq.com/sv1/qd/aoyou.html?cmsid=20200623A0MVYS00 意大利战争:从小纠纷到大混战],腾讯网,2020-06-23</ref> 。战争中,飞机首次被用于校正炮击、遂行侦察和轰炸等作战任务。
由于这一冲突的结果,意大利夺取了的黎波里塔尼亚,费赞,和昔兰尼加省,这些省份后来构成了[[利比亚]]。在冲突期间,意大利部队还占领了[[爱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在1912年的乌希条约里(以第一洛桑条约闻名),意大利同意归还多德卡尼斯群岛。但文本的模糊性允许意大利人管理这些岛屿。土耳其在1923年最终放弃所有在洛桑条约第15条对这些岛屿的要求。在乌希条约的第二条里,规定奥斯曼从利比亚撤出军队和政府代表(参照1923年洛桑条约第22条)。
248,5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