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鲁西洛夫攻势

增加 28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背景==
早于1916年,法国已开始呼吁俄国在东线展开一次针对德国的攻势,希望藉德国调拨更多部队应付东面俄国的攻撃,以助减轻凡尔登的军事压力。英国当时正准备发动索姆河战役,与此同时意大利人与奥匈帝国鏖战于伊松佐。俄国则通过在维尔奴地区发动一场惨重的纳拉奇湖攻势作回应,但此战只为德国遭受不足俄国5份1的实际伤亡。而俄国将领布鲁西洛夫便向俄国最高司令部呈达了他的计划,他提议在西南部的加里西亚意图向奥匈军队进利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布鲁西洛夫行动的主要目的是移去部分英法联军、军队(位处法国)和那独自面对伊松河战线的意军压力,并尽可能在战争中彻底将奥匈撃败 <ref>[https://www.sohu.com/a/324332972_120044743 沙皇俄国最后的辉煌,1916年布鲁西洛夫攻势,60万大军横扫德奥 ],搜狐,2019-07-02</ref>
==俄国的计划==
==战斗过程==
俄国的西南军于6月8日夺取了卢茨克 <ref>[https://www.sohu.com/a/159306459_157964 “布鲁西洛夫攻势”重创奥匈帝国 ],搜狐,2017-07-23 </ref> 。奥匈司令约瑟夫·斐迪南大公亦仅仅能在俄军挥军进城前撤出,足以证明俄军推进速度之快。至奥匈全面撤军的这一阶段,俄军已俘虏了近200,000名战俘。此刻布鲁西洛夫的大军已显得过度扩张,而他亦明确地指出,今次行动能进一步成功将取决于埃弗特会否展开他那一部分的攻击。很可惜埃弗特却继续纯粹地拖延,这给予了德国最高指挥部调派增兵到东线支援的宝贵时间。
在陆斯克沦陷的同一天,同盟国阵营举行了军事会晤,德国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成功说服了其奥匈代表赫岑多夫把南线的军队由意大利撤至加里西亚以对付俄军。在东部(Oberkommando-Ost),德军总司令兴登堡陆军元帅再一次能利用完善的铁路网络将德国后援输送到前线。
250,6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