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增加 14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 》( [[ 俄语 ]] :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德语: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常被简称为布列斯特条约或布列斯特和约),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期间,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包括 [[ 德意志帝国 ]] [[ 奥匈帝国 ]] [[ 保加利亚 ]]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签订的和约。
==条约背景==
1914年,俄罗斯帝国参加一战,战场的失利和国内 [[ 经济 ]] 崩溃引发二月革命。但随后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发动“克伦斯基攻势”,短暂胜利后迅速被同盟国击败,俄国经济雪上加霜,工人和士兵也处于饥饿边缘。
1917年11月7日,俄国 [[ 十月革命 ]] 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 [[ 协约国 ]] 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 [[ 同盟国 ]] 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 [[ 波兰 ]] [[ 立陶宛 ]] [[ 爱沙尼亚 ]] 的局部和 [[ 拉脱维亚 ]] [[ 白俄罗斯 ]] 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 [[ 诺维也夫 ]] 、索柯里尼柯夫、 [[ 斯大林 ]] 、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 [[ 帝国主义 ]] 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斯基。
1918年1月2日,苏维埃政权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维埃政权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 [[ 托洛茨基 ]] 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 [[ 列宁 ]] 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覆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 [[ 德国 ]] 执行了拳击行动,德军和奥匈帝国开始对俄罗斯大举进攻,另外在 [[ 高加索 ]] ,鄂图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乔治亚和阿塞拜疆等新建的苏维埃政权展开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 [[ 托洛茨基 ]] 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 [[ 会议 ]] 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同日在 [[ 苏联 ]] 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再以116:85(26票弃权)之多数通过。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改由格奥尔基·契切林接任。
2月24日,苏维埃政权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 [[ 德国 ]] 进行谈判。3月3日,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条约, [[ 俄国 ]] 其它政权组织亦停止了对侵入俄罗斯的德、奥匈军队的作战,俄国彻底退出一战。而德国与 [[ 协约国 ]] 的战事还在继续。
1918年10月29日德国发生德国 [[ 十一月革命 ]] ,11月9日 [[ 威廉二世 ]] 的德意志帝国亦崩溃,11月11日德国投降,同盟国宣告战败。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第二款《关于德国东部边界的规定》之第15条规定德国放弃《布加勒斯特和约》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及其补充条约。随后苏维埃政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亦于11月13日通过决议单方面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12月,德国 [[ 斯巴达克同盟 ]] 联合不莱梅左派建立德国共产党。
1922年,新成立的苏维埃联盟苏联与一战后成立的德意志 [[ 魏玛共和国 ]] 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条约的废弃==
德国战败后,于1918年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第二款《关于德国东部边界的规定》之第15条规定德国放弃《布加勒斯特和约》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及其补充条约。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于11月13日通过决议单方面废除此 [[ 条约 ]] ,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922年,苏维埃俄国与德意志国签署了《 [[ 拉帕洛条约 ]] 》。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110,1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