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法属叙利亚托管地

增加 11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法属叙利亚托管地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4/2318/131029824_8_20180423061450582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23/18/42220487_748130431.shtml 来自 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 法属叙利亚托管地 ''' [[ 国际联盟 ]]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后,将原 [[ 奥斯曼帝国 ]] 的阿拉伯区域部分领土委托法国治理的地区。其范围约包括现今之 [[ 叙利亚 ]] [[ 黎巴嫩 ]] 两国。
==历史==
=== 叙利亚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萨尔在 [[ 巴黎和会 ]] 中提出阿拉伯人的主张,要求实现民族自决的承诺,建立 [[ 阿拉伯国家 ]] 。1919年1月,代表叙利亚、黎巴嫩、 [[ 巴勒斯坦 ]] 和外约旦的人士在 [[ 大马士革 ]] 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提出成立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叙利亚王国、拒绝任何委任统治等要求;唯列强对此意见不一,最后同意派遣委员会前往调查。但最后仅美国有实际派出,英法两国则未行动。调查报告显示叙人一致要求独立,愿意接受英美之协助,但反对 [[ 法国 ]] 介入。1920年圣莱姆会议决定将原先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划分为A级委任统治地,由法国取得对叙黎两地之托管权,英国则负责托管伊拉克和巴勒斯坦。至此阿拉伯的大一统愿望破灭。
四个月后,奥斯曼帝国签署《 [[ 色佛尔条约 ]] 》,正式放弃对阿拉伯人之统治,西方国家也展开托管。但激进的叙利亚议会反对这些安排,自行推举费萨尔为“大叙利亚”的国王,统治“从陶鲁斯到 [[ 西奈半岛 ]] 之自然疆域”。法国当局见状便向费萨尔下最后通谍,要求他接受委任统治;7月25日,法军攻下大马士革,强行控制叙利亚全境。他流亡至英国,后在英人安排下改出任伊拉克国王。9月1日,成立大黎巴嫩,叙利亚王国昙花一现的结束,法国展开托管。
=== 托管===
此时的叙利亚百废待举。委任统治当局遂开始进行基础建设、设立卫生单位、 [[ 学校 ]] 等;同时叙黎两地还建立关税同盟。然而对大部分的叙利亚人而言,法国的委任统治实与殖民统治并没有什么不同:驻在当地之前三任高级专员均为 [[ 军事 ]] 将领,而其他成员也多为过去法属 [[ 殖民地 ]] 的官员。民族主义者和当局曾多次妥协,均告失败。1928年立宪大会上所通过之宪草遭到驳回,而最终之宪章亦由当局所定夺。当局之宪法却给予了 [[ 宗教 ]] 及区域分离运动无比能量,因为它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将全境分为大马士革、阿勒颇、德鲁兹和阿拉威四大区域。
法国压制了当地的 [[ 民族主义运动 ]] ,并推行法语和法国文化,增加当地之反抗力道,终于引起一连串的罢工和暴动。1925年从德鲁兹点燃之暴乱迅速蔓延至各地,1927年法军炮轰首都后才告平息。事后法人更换首长,改由非武人出任。次年1月,民族主义者在首都集会,谴责法国当局,并发表《泛阿拉伯宣言》。
1930年代,法国为拉拢 [[ 土耳其 ]] 以因应日渐浮现的 [[ 德国 ]] 威胁,而破坏国联之规定,擅自将有土耳其人分布之亚历山大勒塔桑贾克割给土耳其,因而破坏叙利亚领土完整性,致使叙利亚更加憎恨法国;为此1936年双方乃签署《 [[ 法叙条约 ]] 》以改善关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爆发后,德国的宣传进入叙利亚,叙人不排斥。法国惟恐民心思变,积极加强管制,引发人民不满和猜忌。1939年当局首长普奥径行废止了持续在协商的《法叙条约》,接着更进一部控制。
==独立==
[[ 赛克斯-皮科协定 ]] 允许法国占据现今的叙利亚地区。1923年,法国正式托管叙利亚直到1943年,叙利亚宣布独立。
==视频==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