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11/39坦克

增加 1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1.jpeg|有框|右|<big>11/39坦克</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7/274fc5db8a8f43ef9f507e218f96781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65300030_60768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M11/39坦克 ''' [[ 意大利王国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初期使用的一种中型坦克<ref>[http://mil.qianlong.com/2017/0213/1395450.shtml 训练中的意大利中型坦克 翻山越岭依旧不如英军坦克],千龙网, 2017-2-13</ref>。尽管意大利军将其以中型坦克的名义进行研制,但以该坦克的吨位与火力和同时期其他 [[ 国家 ]] 相比,较接近轻型坦克的级别。该坦克的命名方式为“M”是指“Medio”,即意大利语的中型坦克之意,而“11”是指该车的车重—11公吨,“39”则是采用年份—1939年。
==发展==
M11/39原预备 [[ 设计 ]] 为突破用坦克(意大利语:Carro di Rottura)<ref>[https://www.sohu.com/a/238576846_612860 揭秘丨史上最惨中坦:由意大利人设计并制造!],搜狐,2018-06-30</ref>,该车的设计主要是受到英国的 [[ 维克斯六吨坦克 ]] 的影响,特别是在 [[ 履带 ]] 与悬吊系统上。在创新方面,车前传动齿链后传齿轮移到前置扣链齿轮,这样的配置使得该车不必再增加车前装甲来保护后传驱动轮。
然而,M11/39的 [[ 军事 ]] 生涯却因为一些设计上的缺点而被打断。该车最主要的武器是口径37毫米的主炮,其仅能左右15度横摆移动,位置极为固定。而唯一的其他武装是2挺在一座旋转炮塔上的8毫米机枪。机枪由一人操控,而该人必须在狭窄且需要手动操作的 [[ 炮塔 ]] 里开火。
该车的作战设计概念为:以主炮对付敌人的 [[ 重型坦克 ]] ,而用炮塔上的武器防御其他的全方面威胁。此类布局类似于美国 的M3 的[[M3 格兰特坦克 ]] ,虽然该车在1939年还尚未出现。起初设计要装备37/40毫米的武器于炮塔,但后来发现空间不足而作罢。而后意军将M11/39重新设计过,把主炮成功置于炮塔,最终发展了后来的意军主力—M13/40坦克。在此同时,军方也下单了100辆的M11/39坦克。
除了极为贫弱的火力外,M11/39坦克还有许多缺点:它的耐力与性能都很差、 [[ 速度 ]] 相当地慢、 [[ 机械 ]] 可靠性差和它那最厚才30毫米的铆接式装甲钢板仅能抵挡20毫米炮的火力,英军的2磅炮在即使是对M11/39主炮有利的射距内,也能击毁该车。
所有的M11/39在设计时都有预定配置 [[ 无线电 ]] ,但在生产时没有一辆有装备。意军后来将M11/39车体进行了多次改良,发展成较为成功的M13/40坦克。
==战斗==
大部分的M11/39(总数100辆里的72辆)被投入于北非战场的战斗中,但也有少部分被送往意属东非。相较于以往意军使用的L3/33和L3/35等 [[ 小坦克 ]] ,M11/39已算是有很大的进步。
M11/39坦克在早期遭遇到了英军的的 [[ 轻型坦克 ]] 如Mk VI时,M11/39的37毫米主炮可以充分压制它们那种只能防御机枪的车体装甲。然而,当M11/39遭遇了英军的重型巡航坦克与步兵坦克如A9、A10、A13和 [[ 玛蒂尔达2型坦克| 马提尔达II步兵坦克 ]] 时,意军坦克完全处于劣势。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58,9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