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增加 13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装备的第一代履带式大口径自行火炮,主要武器为一门改进版66式152毫米加榴炮,配以履带式装甲车底盘。1984年 [[ 中华人民共和 国35 国]]35 周年国庆 [[ 阅兵 ]] 时首次公开展示,引起广泛关注。由于采用的火炮技术已经落伍,其生产并未持续太长时间。
==历史==
该炮于197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是由674厂设计的一款 [[自行榴弹炮| 自行加榴炮 ]] ,于1980年2月完成首辆原型车,根据工厂试验中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样车在1981年完工。1981年至1982年底进行定型试验,于1983年 [[ 设计 ]] 定型,并被命名为“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1983年5月开始批量 [[ ]] 产,制造所涉及工厂包括的5318厂(火炮),127厂(半自动装弹),298厂(瞄准),754厂和843厂。在1990年结束生产时,前后共生产了仅78辆。
==设计==
由于采用同类火炮,因此83式自行火炮的设计常与 [[ 苏联 制2S3 ]]制[[2S3式加榴炮|2S3 自行火炮 ]] 联系在一起,也有人认为它参考了美制M109自行火炮的设计特点。该车采用修改后的66式加榴炮(苏制D20型加农榴弹炮的仿制改进型)和321型履带式中型底盘组合,是第一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并服役于解放军的 [[ 自行火炮 ]] 。配装专用弹药车跟随炮车机动。
与美国M109榴弹炮采用 [[ 铝合金 ]] 材料不同,该自行火炮主要是装甲钢板焊接生产。车体行走系统每侧有六个负重轮,三个小托带轮,主动轮前置。车体前部右侧是动力传动室,左侧是驾驶室;车体后部是战斗室以及通过座圈与车体相连的全封闭式回转炮塔。车体后部开有后门,以便从车外补充弹药。发动机是520 [[ 马力 ]] (382千瓦)WR4B-12V150LB四冲程,水冷 [[ 柴油发动机 ]]
炮塔装有1门经改进 的66 的[[66 式152毫米加榴炮 ]] 。驻退机和复进机移到炮身下方,炮口处装有炮口制退器,火炮身管中部有抽气装置。俯仰范围是0-62°,发射常规弹药射程17公里,使用增程弹能延伸到21.5公里。主要使用与66式加榴炮相同的杀伤爆破榴弹,后期配备了类似于“红土地”的 [[ 激光制导炮弹 ]] 。急速射速为每分钟5发。装载分装式弹药30发。为减轻乘员作业强度并提高火炮射速,采用半自动装填,即人工装填弹丸、自动装填药筒。该炮既可间瞄射击,也可直瞄射击。辅助武器为一挺12.7毫米 [[ 高射机枪 ]] 和69式40毫米火箭筒。
该炮主要配备师级直属炮兵团(每团有三个营,一个营配备18辆火炮)。由于采用的66式火炮 [[ 技术 ]] 已显老旧,在生产期间,中国已经开始研制新的自行火炮系统,如:PLZ-45自行加榴炮(主要是国际市场)和83式的继任 者PLZ者[[PLZ-05自行加榴炮 ]]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48,6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