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

移除 16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jpeg|有框|右|<big>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8/3a55f909f5484425a144da23da916d9a.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21282089_10020416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 ''' (俄语:стрела-2,北约命名SA-7“圣杯”Grail)是 [[ 苏联 ]] 第一代便携式肩射低空域 [[ 地对空导弹 ]] ,同级别的还有美军的FIM-43 “红眼”导弹。9K32配有高爆弹头与目视机械瞄准和红外被动寻的制导。1968年开始装备部队。虽然其射程、 [[ 速度 ]] 、作战高度有限,只能白天使用,但可迫使敌飞行员在9K32作战范围以外高飞,增加了敌飞行器被 [[ 雷达 ]] 探测以及被其它防空武器击落的机会。作为一种追尾攻击导弹,它的作战性能依赖于锁定敌低空飞行器热源的能力。
==研发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结束之际,苏联意识到 [[ 战略轰炸机 ]] 与核子弹搭配之惊人效果,现有的防空火炮在这种大规模毁灭武器下有如儿戏,在得到纳粹德国工程师与技术的加持下长程防空武器迅速的研制完成;如S-25、S-75导弹,然而1950年代 [[ 朝鲜战争 ]] 出现时挑战了军事将领的想定-全面性核战并不一定实现,大规模传统战争仍然有机会实施。而在一支以美国为首,强大且铺天盖地的西方空中武力威胁之下,不只有防御战略轰炸机需要防空导弹,而是所有部队都需要 [[ 防空导弹 ]] 的保护。因此苏联斥资为战术部队打造全领域的导弹防御体系,1960年代时,该体系包括了:
*方面军级:中高空防空,由9M8“圆形”(SA-4“加纳夫”)承担;
 
*集团军级:中低空防空,由3M9“立方”(SA-6“利益”)承担;
 
*师级:低空中短程防空,由9K33“黄蜂”(SA-8“壁虎”)承担;
 *团级:短程防空,由全天候雷达跟踪瞄准ZSU-23-4 [[ 防空坦克 ]] 、以及箭-1(SA-9“灯笼裤”)防空导弹 *营级:超短程防空,由單兵携带箭-2(SA-7“圣杯”)防空导弹;原定方案是会携带“箭-1”与“箭-2”型。但由于“箭-2”被证实更为小巧轻便, “箭-1”的 [[ 设计 ]] 规范就转为更重型化一些,成为能与ZSU-23-4高炮系统相配套的高性能车载团级防空导弹系统。 1960年,托罗波夫OKB-134特种工程设计局研制(后转由科洛姆纳(Kolomna)设计局承担,此后苏联各型便携式防空导弹都由此设计局研制)箭-2型防空导弹,苏联在开发过程时取得了美 国FIM国[[FIM-43红眼便携式防空导弹 ]] 的所有资料,因此设计上有大量借鉴该型导弹设计,但同时融合了苏联自己开发的成果。由于苏联在制造 [[ 科技 ]] 上始终无法突破微型化红外线寻标器制造技术,因此在第一款投入的箭-2式时使用了比红眼导弹设计更简略的红外线寻标器设计。即使以较为简略的设计解套,但箭-2型仍然要到1968年才正式服役,比原先预定要晚上5年。西方将本型导弹定名为SA-7A、导弹正式编号9K32、战斗部编号9M32。
==改良方案==
同前所述,9K32的设计使用的寻标器科技比西方国家首先运用的硫化铅焦电型 [[ 红外线 ]] 感测器还要原始,缺少冷却单元,这意味者寻标器的搜索能力更加不可靠,容易遭到背景辐射或人为诱饵给欺瞒。同时,喷气机发散热讯号最大的部位并非喷嘴,是喷嘴后方的尾焰;战斗部重量不足在尾焰段即引爆的导弹往往难以给强度较高的喷气机目标致命一击。因此9K32只 [[ 生产 ]] 了不多之后即停产,而且在1968年投入部队之际便开始研发改良型,分别为9K32M(SA-7B)与改良幅度更大的方案:9K36箭-3式(SA-14)。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45,3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