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行星

增加 19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小行星 ''' [[ 希腊语 ]] :Αστεροειδής, [[ 英语 ]] :Asteroid)为微型 [[ 行星 ]] 的一种。以 [[ 太阳系 ]] 而言,小行星属于太阳系 [[ 小天体 ]] (SSSB),和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广义的小行星大小介于流星体和矮行星之间, [[ 直径 ]] 可从数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这个尺寸下太阳系里非 [[ 彗星 ]] 的所有小天体。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于内太阳系,加上外太阳系小天体(如半人马群和 [[ 海王星 ]] 外天体)的 [[ 物理 ]] 特性和内太阳系小天体有所差异,因此“小行星”一词更常被用于专指内太阳系非彗星的小天体<ref>[https://new.qq.com/omn/20200412/20200412A0MEG700.html?pgv_ref=sogousm&ADTAG=sogousm 你觉得小行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质量到底有多小?],腾讯网,2020-4-12</ref>。
==小行星研究的历史==
1760年有人猜测太阳系内的 [[ 行星 ]] [[ 太阳 ]] 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位系列。按这个系列在 [[ 火星 ]] [[ 木星 ]] 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 [[ 天文学家 ]] 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专案,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 [[ 欧洲 ]] [[ 天文学家 ]] 们有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专案没有任何成果。
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亚齐在 [[ 西西里岛 ]] [[ 巴勒莫 省|巴勒莫]] [[ 天文台 ]] 内在 [[ 金牛座 ]] 里发现了一颗在星图上找不到的星。皮亚齐本人并没有参加寻找“幽灵”的项目,但他听说了这个项目,他怀疑他找到了“幽灵”,因此他在此后数日内继续观察这颗星。他将他的发现报告给哥达天文台,但一开始他称他找到了一颗彗星。此后皮亚齐生病了,无法继续他的观察。而他的发现报告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哥达,此时那颗星已经向太阳方向运动,无法再被找到了。
[[ 高斯 ]] 此时发明了一种计算行星和 [[ 彗星轨道 ]] 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几个位置点就可以计算出一颗天体的轨道。高斯读了皮亚齐的发现后就将这颗天体的位置计算出来送往哥达。奥伯斯于1801年12月31日晚重新发现了这颗星。后来它获得了 [[ 谷神星 ]] 这个名字。1802年奥伯斯又发现了另一颗天体,他将它命名为 [[ 智神星 ]] 。1803年婚神星,1807年灶神星被发现。一直到1845年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才被发现,但此后许多小行星被很快地发现了。到1890年为止已有约300颗已知的小行星了<ref>[https://www.sohu.com/a/220767484_410558 小行星的发现历史丨探测小天体] ,搜狐, 2018-2-3</ref>。
1890年 [[ 摄影术 ]] 进入 [[ 天文学 ]] ,为天文学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推动。此前要发现一颗小行星天文学家必须长时间记录每颗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较它们与周围星位置之间的变化。但在摄影底片上一颗相对于 [[ 恒星 ]] 运动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条线,很容易就可以被确定。而且随着底片的 [[ 感光度 ]] 的增强它们很快就比人眼要灵敏,即使比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发现。摄影术的引入使得被发现的小行星的数量增长巨大。1990年CCD摄影的技术被引入,加上电脑分析 [[ 电子 ]] 摄影的技术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发现。今天已知的小行星的数量约达70万。
一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确定后,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对它的亮度和反照率的分析来估计它的大小。为了分析一颗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学家既使用 [[ 可见光 ]] 也使用红外线的测量。但这个方法还是比较不可靠的,因为每颗小行星的表面结构和成分都可能不同,因此对反照率的分析的错误往往比较大。
比较精确的资料可以使用雷达观测来取得。天文学家使用 [[ 射电望远镜 ]] 作为高 [[ 功率 ]] 的发生器向小行星投射强 [[ 无线电波 ]] 。通过测量反射波到达的 [[ 速度 ]] 可以计算出小行星的距离。对其他资料(衍射资料)的分析可以推导出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此外,观测小行星 [[ 掩星 ]] 也可以比较精确地推算小行星的大小。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110,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