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山

增加 48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梅山.jpg|缩略图|右|梅山本來是一個山腳地帶商旅必經之地,有人在溪邊架攤販賣【米糕粥】,閩人稱粥為【糜】,古傳說,梅與糜閩音相似,故【梅仔坑】這三個字早就出現在【諸羅縣誌】內。梅山鄉最初就是【承天府天興縣打貓東堡梅仔坑莊】,日據時期更名為【梅仔坑區】後名為【小梅庄】,光復後再由【小梅】改名為【梅山】沿用迄今,目前轄內18村。]]
'''梅山''',沿著162甲縣道跨越橫向狹長的梅山鄉,就能一路從海拔一百公尺蜿蜒攀升到一千公尺,沿途分別經過丘陵、淺山、深山的地形,路程中36彎72拐,是除了阿里山公路之外,進入阿里山的另一條路徑。「梅山」(舊稱梅仔坑)自清朝以來是山區物產運向平地市區的集散地,時至今日,梅山仍保有獨世的絕美佳景與塵封的文化資產,近來梅山太平雲梯的啟用,為梅山地方觀光帶來新亮點,
梅山地區舊稱「糜仔坑」,或稱「梅仔坑」。相傳兩百多年前,梅山街區是商旅出入平原與山區的必經之地,行程遙遠,因此商旅會在此地休息,之後有人開始在這裡蓋起小屋販售米糕糜,形成街市,因而得名「糜仔坑」。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