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景略

增加 2,1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吴景略早期的古琴音乐录音都毁于文革,存世的五张胶木唱片已经弥足珍贵。后期的录音均收录在《吴景略古琴艺术》激光唱盘中。这里呈现的是后期用太古遗音琴(丝弦)录制的作品。
==个人经历==
1936年参加今虞琴社,1939年任该社领导人。<br>
1953年,吴景略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br>
1956年,他到天津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br>
1979年任民乐系教授,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br>
1954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并任教于该院民乐系 。<br>
1980年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br>
1982年评为教授。<br>
吴景略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长于演奏。他融会理解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钻研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br>
==主要作品==
他演奏的《潇湘水云》、《梅花三弄》、《普庵咒》、《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忆古人》、《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丝》、《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曲,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录制成唱片,流传海内外,受到普遍推崇。<br>
吴景略开创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编著古琴教材,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代闻名的古琴演奏家、专业教师及理论研究者。他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还先后发掘整理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雉朝飞》、《墨子悲丝》等近四十首古代琴曲,并创作《胜利操》,移植改编《新疆好》等古琴新作品。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br>
吴景略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长于演奏。他融会理解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钻研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他在鉴别、修复古琴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并致力于古琴的改革。经反复试验、设计、制作的改良古琴,得到广大琴人的喜爱和乐用,成为古琴乐器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成就。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