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卫五

增加 14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土卫五 ''' 又称为“瑞亚”(Rhea),是环绕 [[ 土星 ]] 运行的第二大 [[ 卫星 ]] ,并为 [[ 太阳系 ]] 中第九大的卫星。它是由法国 [[ 天文学家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 于1672年所发现的。
==名称==
土卫五的英语名字瑞亚(Rhea)乃源自 [[ 希腊神话 ]] 中十二泰坦巨神之一瑞亚(众神之母,希腊语:Ρέα)。
卡西尼称呼了他所发现的4颗土星卫星( [[ 土卫三 ]] [[ 土卫四 ]] 、土卫五、土卫八)为路易之星(Sidera Lodoicea)来纪念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世 ]] 。而天文学家则根据习惯将它们称乎为土卫一至土卫五。在土卫一与土卫二于1789年被发现后,编号延伸到土卫七。
天文学家 [[ 约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 ]] (威廉·赫歇尔的儿子,也是土卫一与土卫二的发现人)后来在《好望角观测结果》(Results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Cape of Good Hope)中建议这7颗卫星应该以泰坦神族来命名,后来这项建议被正式采用。
==物理特征==
土卫五由 [[ ]] 所构成,密度约为1.233 g/cm³。这样低的密度显示它是由25%的岩石(密度3.250 g/cm³)与75%的水冰(密度1.000 g/cm³)所组成的。虽然土卫五是太阳系第9大卫星,不过它的质量只能排在第10位。早期天文学家估计它拥有 [[ 岩石 ]] 的核心。然而卡西尼号近距离探测的结果显示它的轴转动惯量系数为 0.4 kg·m²,这样的数据表明土卫五的内部几乎都是一样的物质,因为岩质核心的存在会使 [[ 质量 ]] 惯性矩落在3.4左右。土卫五的三维模型也跟流体静力平衡天体一致。
土卫五的特征有些类似土卫四,这显示它们可能有类似组成与 [[ 历史 ]] 。土卫五受到日照地区的 [[ 温度 ]] 为开氏99度(摄氏−174度),而阴影地区的温度则介于摄氏−200度与摄氏−220度之间。
土卫五的表面有明显的坑洞与 [[ 明亮 ]] 的细微特征。它的表面根据坑洞密度可以被分成2个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一个地区包括直径在40公里以上的坑洞,而第二个地区则相反,并位在极区与赤道地区。这也显示在土卫五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发生大规模的重组事件。
主要的半球受到严重的撞击,并且非常明亮。就像木卫四上的坑洞一样,土卫五的坑洞缺乏在 [[ 月球 ]] [[ 水星 ]] 上可以观测到的明显特征。在另一个半球上可以见到明亮的网络出现在黑色的地表上,少数坑洞也可以被辨识出来。这些明亮的区域曾被认为是在土卫五早期从冰火山所喷发出来的物质。不过最近对于土卫四的观测显示,散布地表的明亮条纹其实是冰构成的悬崖,于是天文学家推测土卫五上的条纹也是由冰组成的 [[ 悬崖 ]]
卡西尼号在2006年1月17日近距离飞越土卫五,并拍设一系列高 [[ 分辨率 ]] 的照片。虽然科学分析仍然在进行中,不过这些照片显示土卫五表面的条纹类似土卫四的条纹结构,其实是冰悬崖。
==大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0年11月27日宣布一项重要发现:土卫五上稀薄的散逸层的主要成分为 [[ 氧气 ]] [[ 二氧化碳 ]] ,两者的比例约为5比2。这一散逸层的表面密度为每立方厘米约有106个分子。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发现存在以氧气为主的大气,尽管与地球相比非常之稀薄。该发现暗示,在整个太阳系中,甚至整个 [[ 宇宙 ]] 中,涉及氧原子的复杂化合物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248,5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