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孟超

增加 1,3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孟超 毕业同济大学医学院 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圖像 =
[[File:吴孟超.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768b962676a02ca1.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22年8月31日
| 國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 福建省闽清县]]
| 職業 = 医学家、教育家
| 毕业院校 =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主要成就 = 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代表作品 = 《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
}}
'''吴孟超'''(1922.8.31-),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 [[ 五叶四段 ]] ”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 [[ 上海市 ]] 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人物经历
==人物经历==
1922年8月31日(民国十一年),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 [[ 马来西亚 ]] 归侨,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ref>[http://www.cas.cn/xw/cmsm/201409/t20140926_4215178.shtml 【中国科学报】大医为人吴孟超]中国科学院,[2017-3-20]]</ref>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回国参加抗日活动,由于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学,决心以“读书救国”。同年入昆明郊区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回国参加[[抗日活动]],由于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学,决心以“读书救国”。同年入昆明郊区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1941年底(民国三十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便攻占香港,当时滞留在港的不少著名人士如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以及联大教授陈寅恪等都无法及时撤离,原因是孔祥熙等达官贵人垄断了中航公司的飞机,专门运他们的私人财物家具,孔家甚至把洋狗也用飞机运到 [[ 重庆 ]] 。重庆《大公报》揭露此事,引起西南联大师生极大愤慨。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七日,西南联大学生发起讨孔游行,西南联大串联到了同济附中,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即刻领着同学们上了街。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与日后的妻子 [[ 吴佩煜 ]] 双双被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医学前期学生(当时同济大学医学分为医前期和后期,前期学习主要打基础,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后期学习临床及各项具体医技)。
1946年初(民国三十五年),医前期考试通过,到宜宾(当时医学院设在宜宾)进入医后期学习。
196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鉴于吴孟超的一系列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创新与成就,拍摄了《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彩色纪录片。
1966年,“ [[ 文化大革命 ]] ”使吴孟超戴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由于他是归国华侨,也因此有“里通外国”的嫌疑。
1969年,随第二军医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自学中医,当上了“一根银针一把草”的 [[ 赤脚医生 ]]
1974年,借军队医学院整顿的好时机,向医院党委申请成立独立的肝胆外科获批,实现了他肝胆事业上的第一次飞跃。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吴孟超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脏解剖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起吴孟超带头招收 [[ 研究生 ]] ,数十年来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高端人才。这期间他还相继提出了肝癌外科治疗的一系列策略:对巨大肝癌的“二期切除”;对肝硬化肝癌的局部根治性切除;对肝癌复发再手术……
1979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孟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员出席,以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期间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了国际医学界。会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作为国际医学界对中国的肝脏外科学的肯定。
1996年,慷慨解囊,以个人历年来积蓄的数十万元和社会各界表彰奖励的400多万元为基础,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
2006年,联合了 [[ 汤钊猷 ]] [[ 顾健人 ]] [[ 闻玉梅 ]] [[ 郑树森 ]] [[ 杨胜利 ]] [[ 王红阳 ]] 等六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开展肝癌研究”的报告。
2010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 [[ 吴孟超星 ]]== ”。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的第17606号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河北省兴隆县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发现的,发现时间为1995年9月28日。
2011年5月3日,国家科技部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 主要成就== === 科技成就===
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File:吴孟超1.jpg|缩略图|中|[https://p1.ssl.qhmsg.com/t016dad882108be5721.jpg 原图链接]]]
 
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吴孟超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 科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
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
4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8000余例,术后5年生存率达38.1%;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79.8%(其中小于3厘米小肝癌已达85.3%),最长存活36年。<ref>[http://news.youth.cn/zt/2013kjjldh/ln/201401/t20140110_4512891.htm 2005年获奖者吴孟超]青年网,[2017-3-20]]]</ref>
在60年代首创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疗法-肛门间歇阻断切肝法,并突破肝脏禁区,施行中肝叶切除术成功。
=== 论文著作===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5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
=== 教学成果===
吴孟超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
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ref>[http://www.cas.cn/zt/rwzt/wumengchao/xscj/201106/t20110613_3286474.html 创建全球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中国科学院,[2017-3-20]]</ref>
自1978年以来,在他指导下全院共培养博士后研究员23名、博士研究生67名、硕士研究生85名。如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
== 社会任职== 
吴孟超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曾任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总后勤部专家副组长;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过“十四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ref>[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6927/1487001.html 吴孟超:肝脏外科的“一把手”人民网],[2017-3-20]]</ref>
 
==个人生活==
个人生活
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
== 人物影响==
1997年3月,吴孟超将所获奖金和社会捐赠共500百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2004年6月更名为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以奖励中国在肝胆外科领域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
[[File:吴孟超3.jpg|缩略图|中|[https://p1.ssl.qhmsg.com/t01d4d419b94e4c453a.jpg 原图链接]]]
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宣传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宣传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要把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8月3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办的吴孟超院士从医68周年暨90华诞座谈会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韩启德、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等发来贺信贺词。
== 人物评价== 吴孟超院士有着高尚医德,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评)<ref>[http://www.nkdbyyfy.com/jsw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6 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3-20]]]</ref>
吴老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也是福建人民学习的榜样。要像吴老那样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 福建医科大学 ]] 副校长 [[ 黄爱民 ]] 评)
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感动中国推选委员 [[ 胡占凡 ]] 评)<ref>[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36657/17037090.html 吴孟超] “感动中国”人民网,[2017-3-20]]</ref>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评)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
“吴老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一个信念坚定的军人、一个品行高洁的老人、一位本色不改的学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计名利,脚踏实地,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济大学医院院学工办辅导员苏娜评)
 
===参考资料:===
5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