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火箭弹发射器

增加 10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火箭弹发射器 ''' (英语:Rocket launcher)指能发射 [[ 火箭弹 ]] [[ 发射器 ]] ,体积小的火箭弹发射器称为“火箭筒”,体积大、需要借助车辆、飞机携带的火箭弹发射器称为“火箭炮”。
由于外观相似,肩扛式火箭弹发射器(火箭筒)经常与 [[ 无后座力炮 ]] 搞混淆,无后座力炮的弹丸是出膛后没有自体动力的,而肩扛式火箭弹发射器发射的火箭弹射出后仍然由 [[ 火箭发动机 ]] 提供推力。
==历史==
1598年,中国 [[ 明朝 ]] 人赵士桢发明了一种叫“火箭溜”的火箭弹发射装置,火箭溜可以让火箭弹有一定的射向和射角,它被认为是火箭弹发射器的雏形。
带有爆炸物的火箭弹在近代的崛起是出于英军在 [[ 拿破仑战争 ]] 中的大量使用,当时 [[ 发明家 ]] 康格里夫的康格里夫火箭是在1799年的印度塞林加帕塔围城战中看到了印度火箭受的启发。该火箭的发射器有45厘米长的射膛。
20世纪30年代, [[ 美国 ]] 人亨利·莫豪普特设计出了M10榴弹,1940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美国陆军上校莱斯利·斯金纳和中尉爱德华·乌赫尔设计出了M1火箭弹发射器来发射M10榴弹,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弹发射器——M1火箭筒正式产生。1942年,M1火箭筒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美军士兵把这种新型武器谑称为“巴祖卡”。
二战期间,其他国家也开发了肩扛的火箭弹发射器, [[ 纳粹德国 ]] 发明了坦克杀手火箭筒,苏联开发了RPG-2火箭筒等。
二战期间,苏联还研发了由卡车运载的火箭弹发射器——“ [[ 喀秋莎火箭炮 ]] ”。
二战结束之后,各国大力发展了新式的火箭弹发射器。
==类型==
=== 肩扛式===
目前的肩扛型火箭弹发射器有 [[ 瑞典 ]] 开发的AT4火箭筒,苏联开发的RPG-7火箭筒,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开发的69式火箭筒和89式火箭筒等。
=== 火箭炮===
火箭炮有 [[ 苏联 ]] 的用卡车运载的喀秋莎火箭炮、由 [[ 攻击机 ]] [[ 直升机 ]] 携带的UB-32火箭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03式火箭炮等。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