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则徐

增加 38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林则徐''' (1785 </big>('''1785 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 ),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 于1839 于'''1839 年6月3日 ''' 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1785 ''' 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县, 祖出莆田九牧林。他为其父林宾日所撰的《诰封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祖出莆田九牧林。 他为其父林宾日所撰的《诰封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 徙居福清县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治(福州)。” 据考,迁居福清杞店(今海口镇岭兜村)的莆田九牧林一支为林蔇的裔孙宋进士林高德,今 岭兜 尚存林氏祖祠联:“九牧家声远,文峰世泽长”。正因为林则徐系出九牧,所以他对祖籍地莆田深有感情,与莆田进士郭尚先、陈池养、林扬祖等都有密切交往。
《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1813) ''' 五月初六载:“申刻,到莆阳会馆卸车,与郑象峰同住。”他在供奉有妈祖神龛的高家寨巷内老莆阳会馆一住就是半年时间,对妈祖事迹可谓了若指掌。此后,他不管在京或外派,只要有天后宫,他都要去行香祭拜。统计记载不全的《林则徐日记》,发现他明确记载到天后神前或天后宫行香的就有40多次。
林则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林则徐六世嫡孙女、中国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岷一行,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海外常任理事张飞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岛寻根和朝拜妈祖。
== 官宦之路==
嘉庆十一年 (1806 ('''1806''' 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依惯例各地官员都要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张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非常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 (1809 ('''1809 年9 ''' 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燕京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幕府当幕僚。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 年),26 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 愤而罢官==
嘉庆二十一年闰六月初十日 (1816 ('''1816 年8月1 ''' 日),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他父亲林宾日得知此事后,因感怀自己过去的经历,特地致信儿子,要儿子慎选人才。林则徐此后多次任考官期间,均公正严肃地工作,因此在士人之间博得良好的名声,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林则徐后来记述自己对考官工作的态度:“则徐典试江西,府君自以踲于场屋,倍知科名之难,屡谕衡文当慎之又慎。已荐之卷,首场三艺当通阅到底,遂篇分评;未荐之卷,亦必逐卷有朱笔批点”。林则徐如此重视科举,但他的好友龚自珍和魏源见识到科举之弊端严重,认为科举是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因此曾为此事争论。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1820''' 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导致同僚的猜忌、冷嘲热讽,林则徐因此对官场厌倦。
道光元年 (1821 ('''1821''' 年),林宾日病危,林则徐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而去。乘船返回家乡期间,妻子郑淑卿在船上诞下三女林普晴,返回福州时,林宾日已病愈。复职林宾日陈帙夫妇及家乡的乡亲父老极为反对林则徐辞官的决定,而且在家乡也不知用什么技能求生,唯有不情不愿地再涉官场。他的主师曹振镛、房师沈维鐈一直为林则徐斡旋,道光帝亦知林则徐任内的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夸赏他,并破格复林则徐职。自此,深受道光帝宠重的林则徐青云直上,终可以一展抱负。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 (1823 ('''1823 年2月17 ''' 日),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怀,全因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同年夏季,江苏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聚集,将成民变,官府照样追税。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
道光七年 (1827 ('''1827''' 年)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间,陕南略阳一带发生水灾,遂留陕暂理原职,赴略阳察看灾情,安置受灾百姓,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 (1830 ('''1830''' 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道光十二年 (1832 ('''1832''' 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七年 (1837 ('''1837''' 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道光十八 年11 年'''11 月15 ''' 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 (1839 ('''1839 年3 ''' 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 。'''3 月19日 ''' 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 。'''3 月21日 ''' 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 横遭诬陷==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 年9 年'''9 月29 ''' 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 。10 。'''10 月25 ''' 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道光二十一年 (1841 ('''1841 年)5月1 ''' 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 (1841 ('''1841 年7月14 ''' 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五年 (1845 ('''1845''' 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 (1846 ('''1846''' 年)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File:林则徐3.jpg|缩略图|右|]]
==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 (1849 ('''1849''' 年)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 (1850 ('''1850 年11月22 ''' 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 (1849 ('''1849''' 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 ''' (1850 ''' 年)清廷为进剿太平军作乱,故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 (1850 ('''1850 年11月22 ''' 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 主要成就==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 (1831 ('''1831 年12月25 ''' 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计束,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林则徐做事如此认真,令贪官无可作假,桃汛来时,两岸安然无恙,道光帝多次称赞。当林则徐的对治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日丰,诗人张际亮向林则徐提议将黄河河道改道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海。林则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员都反对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则徐不能独揽全局,张际亮之提议遭否决。直到林则徐逝世前不久,还表示张际亮的治河方略是对的。林则徐逝世后,咸丰五年 (1855 ('''1855''' 年),黄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 安定陕西 ==
== 广州禁烟 ==
道光十八年 (1838年)9 ('''1838年9 ''') ,林则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书言事,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读后深为所动, 即于同 年12 年'''12 月31 '''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 在'''1839''' 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自道光十九年 (1839 ('''1839 年)3 ''' 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 (1840 ('''1840 年)10 ''' 月清廷革林则
林则徐向清朝道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折
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 共19 共'''19 个月。5月18 ''' 日,实用 了34 了'''34''' 天,共收缴烟 土19187 土'''19187''' 箱,又2119袋,总重 量1188127 量'''1188127''' 公斤。 '''6月3 ''' 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人物评价 ==
林则徐从 政40 政'''40''' 年,历 官13 官'''13''' 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则徐是) 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 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林则徐)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 了36 了'''36''' 年。”
== 轶事典故 ==
== 太极芋泥 ==
清道光十九年(公 元1839 元'''1839''' 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席“招待”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也设丰盛筵席“回敬”,这些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从此,该菜名噪远近。
== 雨化事件 ==
== 同榜之谊 ==
潘锡恩,曾任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晚年晋封太子少保,去世后赐谥号“文慎”。嘉庆十六年 (1811 ('''1811''' 年)辛未科开科取士后,林则徐赫然列居放榜单中第二甲九十二名进士中的第四位,潘锡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进士后两人都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锡恩在任会试同考官后的第二年 (1817 ('''1817''' 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写的《澄海楼赋》一文深受嘉庆皇帝的欣赏。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潘锡恩是位水利专家,主持治(黄)河工程,不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还写过《畿辅水利》等专著。因为这些原因,林则徐对潘锡恩的学问和人品很是钦佩,两人交情深厚。清代方浚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中有一副林则徐赠潘锡恩的对联:“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蔚为华国文章。”这副对联是林则徐对潘锡恩一生功业的最高肯定和褒奖。
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
林氏 在1827 在'''1827''' 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 [32]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市郊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
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读时先中行,继右行,随之左行,再回读右而后左,余此类推。
碑牌上所列官衔都是林则徐的,按当时“父以子贵”的规例,做父亲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转角柱上镌有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人,男少穆公、妇郑夫人,出继男雨人公、妇李孺人寿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书,直下11行(读序自中、左、右),字径12厘米。碑文中的“晹谷林公”为林则徐父林宾日 (1749 ('''1749 ~1827 ''' 年);“陈夫人”为林则徐母陈帙 (1759 ('''1759 ~1824 ''' 年);“少穆公”即林则徐,“郑夫人”为林则徐妻郑淑卿 (1789 ('''1789 ~1847 ''' 年);“雨人公”为林则徐弟林霈霖,“李孺人”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道光六年 (1826 ('''1826''' 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营造的,林则徐逝世后附葬于此。
'''2000年9月20 ''' 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 辰215 辰'''215''' 周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出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 。1996 。'''1996 年6月7 ''' 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
== 纪念设施 ==
福州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墓、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即林则徐纪念馆)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出生地、林则徐故居、林则徐西湖读书处、升山摩崖题刻以及林则徐星石雕像等。
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
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 ,1997 ,'''1997''' 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 ,'''2000 年6月26 ''' 日,福州市政府在馆内开辟了“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
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藻山北路(今称文北路),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林则徐逝世前在家乡的住处,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林则徐纪念馆 ==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澳门 路16 路'''16''' 号,占 地3000 地'''3000''' 平方米。原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自光绪三十四年 (1908 ('''1908''' 年)后,该祠屡被占作他用 。1982 。'''1982''' 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辟为林则徐纪念馆,对外开放。林则徐纪念馆为古典木构建筑,略呈长方形,坐西朝东。馆内主要部分有甬道、仪门、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办公楼等。展览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等表现了林则徐爱国忧民的一生。特别是虎门销烟模型,采用现代的声光电手法,形象地再现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的壮举。
== 林则徐基金会 ==
于1997 于'''1997''' 年在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以及英文的“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 林则徐纪念园 ==
25,2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