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本耀司

增加 5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山本耀司 ,1943 ''','''1943''' 年出生于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新掌门人。他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LightSkyBlue; color:black;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中文名||山本耀司||出生日期||1943年|-----|外文名||Yohji Yamamoto||职 业||设计师|-----|国 籍||日本||毕业院校||庆应义塾大学,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出生地||日本东京||主要成就||1968年,获装苑奖|-----|} 
设计风格
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风格,以男装见长 Yohji 。Yohji Yamamoto是个谜,是个集东方沉稳细致的性格于一身的 谜。他的时装创作正是以一种无国界无民族差别的手法把这个谜展示在公众的面前。东方人自然比西方人更能理解Yohji Yamamoto。 '''1943 ''' 年,出生于日本横浜 '''1966 '''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律系 '''1966年-1968 ''' 年,在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学习时装设计 '''1968 ''' 年,获装苑奖,并得到去巴黎学习时装的奖学金 '''1970 ''' 年,从巴黎深造回国,一直活跃在以东京为主的时装设计界 
设计师山本耀司是八十年代闯入巴黎时装舞台的先锋派人物之一。他与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一起,把西方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与日本服饰传统结合起来,使服装不仅仅是躯体的覆盖物而是成为着装者、身体与设计师精神意韵这三者交流的纽带。
Yohji Yamamoto的设计风格一向都是不理常规、不分性别的。 [1] 根据男装的理念去设计女性服装,Yohji Yamamoto喜欢以夸张的比例去覆盖女性的body shape,带出雌雄同体的美学概念(androgynous asexual aesthetic)。整齐而细致的剪裁、洗水布料和黑色都是Yohji Yamamoto的长青项目。Yohji Yamamoto分别于1972年及1979年创立了Y’s for women及Y’s for men,Y’s系列贯彻Yohji的设计理念,但就较为实用及easy to carry,是新一代的潮流指标根据编辑提示
历程
60年代末,他从帮他母亲做衣服开始走上服装之路。此前,东京的裁缝们地位低下,他们要走家串户,而且只能走小门,小心翼翼地照着西方流行的式样裁制衣服。山本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法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游历了一圈,在巴黎停留了一段日子。 早年,山本曾对一切都看不惯,包括对世俗观念、小资产阶级情调、规范着日本人生活的老条条框框等。“二战后,许多日本妇女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外面工作以补贴家用,但她们并没有真正得到同男子平等的待遇。”为了使妇女们工作时穿着方便一些,山本开始为她们设计宽松而且舒适、灵巧并且漂亮的衣服。
'''1972 ''' 年,成立了自己品牌的成衣公司。'''1976 ''' 年,在东京举行了第一场个人发布会。'''1988 ''' 年,在东京成立山本耀司设计工作室。'''1988 ''' 年,在巴黎开设时装店。'''1998 ''' 年,推出了一个以50年代法国服装风格为主题的服装系列,令他的崇拜者们欢欣鼓舞。'''1999 ''' 年,巴黎秋季时装发表会上,山本曾让伸展台上的新娘,从婚纱裙中的拉链口袋掏出鞋子、手套、和捧花。他还重现过铁达尼号女性乘客所戴的大帽子。
在美国上市新男性香水“YohjiHomme”。
艺术
'''1990 ''' 年代初,世界时装舞台上来自日本的“新浪潮”已成强弩之末。当时尚的接力棒转到以Martin Margiela为首的比利时反结构学派手中,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铃等人的东方文化传教使命似乎已经结束。然而1990年代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推出了以1950年代法国服装风格为主题的服装系列,令时装界再次对这些日本人刮目相看。他本人的服装展示会也再一次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一个新的专卖店在伦敦开业了,人们甚至传闻,山本耀司正在考虑执掌一个等待起死回生的法国时装公司。与此同时,他的老朋友川久保玲东山再起,三宅一生的褶裥成衣系列再次风行一时。时装界的许多著名设计师如Calvin Klein、Jil Sander、Hussein Chalayan、Helmut Lang,也开始热衷于将日本式剪裁法——尤其是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层叠和悬垂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款式之中。 对于西方人来说,始终与西方主流时尚背道而驰的山本耀司是个谜,是个集东方的细致沉稳和西方的浪漫热烈于一身的谜。而他的时装正是以无国界的手法,把这个迷的谜底展示在公众的面前:模特转身的刹那,你会发现他的衣裙无论背面或正面都是一样的漂亮!这就是高级时装工艺在高级成衣中的应用,每个细节都同样的精彩,无懈可击。
乐善好施
除了服装秀,山本耀司还谈了很多他对中国的看法,他在差不多20年前的时候来到中国,发现大家对他和他设计的服装没有任何兴趣,于是他只是拍摄了旅行照片。但是几年前,他的服装开始在中国售卖,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名字,中国人对时装的饥渴让他决定在这里挖掘人才。山本耀司还说,他也不喜欢日本政府,他的爸爸曾经是一个普通的渔民,有自己的渔船,但是在中日战争后期,就是日本快战败的前夕被政府征兵去打仗,其实就是去送死,所以他特别憎恨日本老一代的政客。他迷恋武术、中国艺术和中国建筑。
在服装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所有在太庙展示的服装都参加了一次慈善拍卖会,这次拍卖所得将全部捐赠山本耀司和平基金会,而 从2012 从'''2012''' 年开始,中日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山本耀司和平基金将每年举办一次服装设计和服装模特选拔赛,由山本耀司和平基金资助最终胜出的一名中国优秀服装设计师,前往日本或欧洲的服装设计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训练;资助最终胜出的一名女性模特,走上巴黎时装周的舞台。所以,本土设计师和模特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领
自然成因
'''1943 ''' 年出生于东京的山本耀司,母亲是东京城里的一个裁缝。所以,自1960年代末,他就开始帮母亲打理裁缝事物。那个时候,东京的裁缝们地位低下,他们必须走家串户才能做到生意,而且只能走小门。在服装的裁剪上,也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只能小心翼翼地照着西方流行的式样为雇主效力。 但山本耀司却不甘于如此。他从法学院毕业后便去了欧洲,并在巴黎停留了一段日子。回到日本后,他决心再不让别人将自己视为下等人,因为他已经认识到,服装设计可以和绘画一样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尽管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山本对身边的一切包括世俗观念、小资情调、规范着日常生活的条条框框等都十分厌倦,但二战后的种种变化仍为他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那时的日本妇女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外面工作以补贴家用,这使得山本有机会为她们设计更加宽松舒适、灵巧漂亮的衣服。据山本回忆:“在那时,大家都想穿从巴黎进口的衣服,但进口的衣服穿在大多数日本人身上真有些滑稽。”
'''1972 ''' 年,山本耀司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并 在70 在'''70''' 年代中期被公认为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如此,他还和另一个先锋人物川久保玲经常见面,并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柏拉图式的恋情之中。有意思的是,山本至今还与川久保玲的丈夫、英国编织服装设计师AdrianJoffey保持联系,并“互相交换”有关川久保玲的故事:“当我们一踏上巴黎,新闻界即说我们穿着典型的日本人装束,而在日本我们却被认为太前卫。”
'''1981 ''' 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一了次备受争议的时装展示会,据《卫报》的时装编辑Brenda Polan回忆:“在那之前巴黎从没有过那种黑色、奔放、宽松的服装,它们引起了关于传统美、优雅和性别的争论。”而山本和川久保铃担心的却是:“我们都认为我们是很国际化的,可是在国际上,传媒还是把我们做的定位为‘日本风格’”。
经历 了1990 了'''1990''' 年代初的萧条之后,山本又以新的激情投入了工作。尽管有一段时间他的心情很坏,而且想故意做一些丑陋的衣服。但很快他就被一种永恒的美感完全吸引住。
“有些人认为,我在拙劣地模仿Chanel和Dior的风格,”他说的是1997年那次点燃起他的新生命火焰的展示会。“那是我对大师们的怀念……我现在的每个服装系列都是崭新的,而我却越来越觉得我可以加入一些以前的成分。……实际上,我这个人很懒。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去搞法律。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在巴黎开一个小店,从没想过办展示会。最后由于生意上的压力,不得不停地工作。……在90年代初那段不景气的日子里,做什么都很费力。而现在,我轻松多了,对工作又充满了兴趣,也许这个职业就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我把一切都看得很开。”
高级时装
'''2001 ''' 年秋冬,山本耀司发表了以爱斯基摩人为原型的高级时装,其精湛的裁剪、不动声色的设计以及对褶皱技巧的巧妙运用,再次令时装界为之折服。对于他的服装,人们喜欢引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加以解释:“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呢?”
合作
25,2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