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维世

增加 10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孙维世| 圖像 = [[File:孙维世.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1738ea21158589a5.jpg?size=486x544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21年| 逝世日期 = 1968年10月14日| 國籍 = 中國| 别名 =孙光英 </br>| 祖籍 = | 出生地 = 四川南溪| 职业 =演员,导演,翻译| 毕业院校 = 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政治面貌 = | 主要成就 = 戏剧专家、红色专家</br>代表作品 = 《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 '''孙维世'''(1921年-1968年10月14日),孙炳文的女儿,周恩来养女,有"红色公主"之称。新中国戏剧奠基人、新中国三大导演之一。代表作品有《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江青、叶群等人迫害致死,年仅47岁。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人物关系
丈夫 金山[[File:金山.jpg|缩略图center|[ https://p1.ssl.qhmsg.com/dmfd/98_138_/t012bf11a757a0b3ae8.jpg原图链接]]]
养父 周恩来
父亲 孙炳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孙维世
 
别名
孙光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南溪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68年10月14日
 
职业
演员,导演,翻译
 
毕业院校
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 主要成就戏剧专家、红色专家 代表作品《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万尼亚舅舅》 曾用名李琳 目录1人物生平2从艺经历3个人生活4主要作品5主要成就6社会评价7后世纪念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1921年,孙维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
1949年4月,孙维世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买了一块墓地,安葬了生母任锐,并请周恩来题写了墓碑。同时,她又在母亲墓的东侧买下生父墓地,准备把生父孙炳文的遗骸从上海移来北京,与母亲任锐合墓。
 
1949年12月,随同毛泽东出访苏联,任翻译组长。
1968年3月1日深夜,孙维世家里的房门被敲响,被加上了"苏修特务"的罪名。一群人冲进屋来,什么话也不说,拉着孙维世就朝外面走。汽车在外面转了不知多久才停下,孙维世被关进一间黑黑的屋子,孙维世打得遍体鳞伤。连夜审讯。逮捕孙维世的并非公安机关,而是一批空军部队的现役军人,他们是根据叶群的指示将孙维世抓走的,而叶群又是依照江青的指示行事的。为了阻止周恩来营救,他们没有将孙维世关进秦城监狱,也没有送到军队"看管",而是关入北京市公安局一个秘密的看守所,将孙维世改为"孙伪士",并定为"关死对象"。
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被活活打死,死后的孙维世浑身布满伤痕,冰冷的手铐脚镣仍紧紧地锁着她的四肢,据说头颅中还被插进一根长长的钉子。孙维世死时年仅47岁,一代才女、红色专家如流星般陨落历史的尘埃。[1]
孙维世(中)
孙维世(中)
"文革"结束后,被释放出来的金山和孙新世等人一起为孙维世的冤案奔走呼吁。在党中央和许多主持正义的领导人的关心下,孙维世的冤案终于被平反。
1977年6月9日,文化部艺术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孙维世举行遗像安放仪式,给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平反昭雪。
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兼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4]
== 折叠编辑本段 从艺经历==
1935年,孙维世化名李琳,进入了上海东方话剧社学习表演。当时的江青曾给孙维世授过课。
1956年夏天,与欧阳予倩合作组建中央实验话剧院 ,任副院长兼总导演。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生活朋友合照==
朋友合照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 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有"红色公主"之称。
妹妹:孙新世,后来也嫁给金山。
六姨:任均。[2]
==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孙维世作词的插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孙维世主要导演作品有:《一场虚惊》、《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小白兔》、《万尼亚舅舅》、《西望长安》、《一仆二主》、《同甘共苦》、《大雷雨》、《黑奴恨》、《叶尔绍夫兄弟》、《汾水长流》、《初升的太阳》等,这些无一不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的佳作。
==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成就==
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导演。她与焦菊隐、黄佐临并称为新中国三大戏剧导演。
她导演的《初升的太阳》(1965),是新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专家与群众合作的艺术创造,是第一部反应大庆精神的戏剧。[6]
== 折叠编辑本段 社会评价==
生活照
生活照
国话院长周志强评价道:"孙维世同志是共和国戏剧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一座光芒四射、永远引导中国戏剧人前赴后继、不断前行的艺海航标。"
== 折叠编辑本段 后世纪念==
介绍新中国话剧奠基者之一、周恩来养女孙维世的纪念文集--《唯有赤子心--孙维世诞辰91周年纪念》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2,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