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原核生物界

增加 28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或类核);
#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 [[ 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 [[ 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没有性行为,有的种类有时有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准性行为(见细菌接合);
#没有由 [[ 肌球 ]] [[ 肌动蛋白 ]] 构成的微纤维系统,故细胞质不能流动,也没有形成伪足、 [[ 吞噬 ]] 作用等现象;#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 [[ 螺旋 ]] 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 [[ 线粒体 ]] [[ 高尔基体 ]] [[ 内质网 ]] [[ 溶酶体 ]] [[ 液泡 ]] [[ 质体]](植物)、 [[ 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动物)等细胞器;#细胞内的单位膜系统除 [[ 蓝细菌 ]] 另有类囊体外一般都由细胞膜内褶而成,其中有 [[ 氧化磷酸化 ]] 的电子传递链(蓝细菌在类囊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细菌在细胞膜内褶的膜系统上进行光合作用;化能营养细菌则在细胞膜系统上进行能量代谢);#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体散在于 [[ 细胞质 ]] 内, [[ 核糖体 ]] 的沉降系数为70S;#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 [[ 细胞壁 ]] 等等。总之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要比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简单得多。
[[File:原核生物界4.jpg|缩略图|原核生物界[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30519153,125291069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30519153,1252910694&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分类地位==
原核生物界包括所有缺乏细胞核膜的生物,主要是细菌。
具原核细胞结构的各类生物所组成的一大类群。它包括 [[ 细菌门 ]] (其中也包括放线菌)、 [[ 蓝藻门 ]] [[ 原绿藻门 ]] [[ 立克次氏体 ]] [[ 支原体 ]] [[ 衣原体 ]] 等。以上各门类中,蓝藻门和原绿藻门为绿色自养生物,细菌门中也有少数光能或化能自养细菌。但绝大多数细菌和其他各类均为异养,腐生或寄生。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类很小的专性细胞内的 [[ 寄生物 ]] [[ 球状 ]] [[ 杆状 ]] 。支原体也称类 [[ 菌质体 ]] ,是介于 [[ 立克次氏体 ]] [[ 细菌 ]] 之间的营独立生活的 [[ 微生物 ]] 。它没有 [[ 细胞壁 ]] [[ 柔软 ]] ,形态多变,呈球状或长短不一的丝状及分枝状。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寄生物。将各类原核生物归在一起成立原核生物界,是1969年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明确提出的。他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主张将生物划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 [[ 生物界 ]] [[ 植物界 ]] [[ 真菌界 ]] 、和 [[ 动物界 ]] ,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赞同。
==演化地位==
在演化上,原核界的生物是最古老的;在现今,原核生物是数目最多的一类。他们能移自古代繁衍迄今,其成功的要素,从生物学的观点而言,则无疑是因为他们的细胞分裂速度快,以及代谢的多歧性。原核类能生存于许多为其它生物所不能忍受的环境中,例如 [[ 南极 ]] [[ 冰块 ]] [[ 海洋 ]] 深处,乃至几近沸点的温泉中,有些种类能生存于缺乏游离氧的环境中,而以无氧呼吸的方式获得能量。
[[File:原核生物界5.jpg|缩略图|原核生物界[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467491756,127533919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467491756,1275339195&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生态学特征==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原核类则担任分解者的角色,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骸而释出能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原核类在固 [[ ]] 作用方面,也扮演看重要的角色。大气中虽然富含氮,但真核生物并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必须藉原核生物中有些种类所行的固氮作用,使气态的氮转变为 [[ 无机化合物 ]] 如氨或 [[ 胺离子 ]] 以后,始能利用。
代谢
蓝藻没有 [[ 叶绿体 ]] ,但具有 [[ 光合色素 ]] (叶绿素和藻蓝素)和 [[ 光合作用 ]] 有关的酶,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不同的是,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原核生物中的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的发现中, [[ 恩吉尔曼 ]] 利用好氧细菌趋氧的特点,标记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原核生物种类复杂,因此代谢类型多种多样,有自养需氧型,自养厌氧型,自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生产者:常见的有蓝藻、 [[ 硝化细菌 ]] ,能够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自养。消费者:常见的有 [[ 痢疾杆菌 ]] [[ 大肠杆菌 ]] ,寄生在人体的 [[ 消化道内 ]] [[ 异养 ]]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原核生物,如 [[ 枯草杆菌 ]]
==常见种类==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六大类: [[ 细菌 ]] [[ 蓝藻 ]] [[ 放线菌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细菌有球菌、杆菌、螺形菌(包括螺菌和弧菌)三种基本形态,常见的如大肠杆菌、 [[ 炭疽杆菌 ]] 、枯草杆菌、 [[ 肺炎双球菌 ]] [[ 霍乱弧菌 ]] [[ 结核杆菌 ]] [[ 乳酸菌 ]] [[ 固氮菌 ]] (根瘤菌)、 [[ 硫细菌 ]] [[ 铁细菌 ]] 、硝化细菌等。
蓝藻常见的有 [[ 色球藻 ]] [[ 念珠藻 ]] [[ 颤藻 ]] [[ 螺旋藻 ]] 。<ref>[刘凌云 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f>
==与人类的关系==
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像大肠杆菌、根瘤菌、乳酸菌等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产生少量维生素,乳酸菌在肠管中可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土壤中的放线菌可以提炼出维生素。但原核生物中也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如 [[ 炭疽杆菌 ]] (炭疽)、 [[ 霍乱弧菌 ]] (霍乱)、肺结核杆菌(肺结核)、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 肉毒杆菌 ]] (食物中毒)、衣原体(沙眼)等,对人类是有害的。
==视频==
13,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