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亚瑟·克拉克

增加 6,9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亚瑟·查尔斯·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 ) ,英国科幻小说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学为依据,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的卫星通讯的描写,与实际发展惊人的一致,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因此命名为"克拉克轨道"。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1953)、《月尘飘落》(1961)、《来自天穹的声音》(1965)、《帝国大地》(1976)和《2001》等。还与人合作拍摄富有创新的科学幻想片《2001年太空漫游》。与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 罗伯特·海因莱因 ]] 并称为二十 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Infobox person| 姓名 = 亚瑟·查尔斯·克拉克 (著名科幻小说家)| 圖像 =[[File:88yi.jpg|缩略图]]|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q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7年12月16日| 出生地点 = 英国萨默塞特郡迈因赫德| 國籍 = 英国 斯里兰卡| 别名 = Charles Willis | 職業 = 作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星云科幻大师终身成就奖 | 知名作品 = 《童年的终结》</br>《月尘飘落》</br>《2001太空漫游》</br>《前哨》</br>《与拉玛相会》</br></br>}} == 目录 === 1简介2生平3作品 == 本段简介 == 亚瑟·查尔斯·克拉克爵士,CBE(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英国作家、发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说闻名。他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游》。本书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8年拍摄成同名电影,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名作。 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去世,享年90岁。他在临终前刚完成最后一本书《The Last Theorem》的校对工作,该书计划于2008年出版。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刊登他的讣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世,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太空时代前的最后一个有远见,最雄辩的梦想家。" == 生平 == 1917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迈因赫德。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当地邮局的报务员,他幼时就喜欢仰望星空和阅读旧的[[美国科幻杂志]]。曾利用自制的望远镜绘制过月球地表图,12岁父亲去世,他在中学和Huish语法学校毕业后,由于无法负担大学费用,他在校董会的养老金部门得到一份审计员工作。1934年,加入一个自称为[[英国星际协会]]的人数很少的高级研究团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拉克加入英国皇家空军,担任雷达技师,参与预警雷达防御系统的研制。战时克拉克主要操作进场雷达,他早期的非科幻类小说,半自传体的《GlidePath》就以此为背景。克拉克在皇家空军的无线电学校No.9担任下士指导员,在1943年5月27日被任命为空军少尉(技术部门),1943年11月27日提拔为空军中尉。1946年以空军上尉军衔退役,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数学和物理学士学位。 1945年为《无线电世界》写了一篇题为《地球外的转播》的文章,详细预言了可将广播和电视信号传播到全世界的远程通信的地球同步卫星的系统。当时甚至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读后也对此表示怀疑。然而,20年后,人们真发射了"晨鸟"同步卫星。  1947年起,担任[[英国星际协会]]主席至1950年。 1948年,撰写短篇科幻小说《前哨》(Sentinel)参加BBC竞赛,但未获奖;进入英国财政部工作。 1949年起,担任《[[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的助理编辑至1951年。 1952年,成为全职作家,投入科幻创作。 1953年,遇见了22岁并带有一个儿子的美国离异女子Marilyn Mayfield,与之闪电结婚,6个月后分手。但婚姻一直持续到1964年才终结。克拉克评价,"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此后没有再婚,但与Leslie Ekanayake很亲密,后者在1977年去世。有新闻记者曾问是否是同性恋,克拉克否认。但Michael Moorcock说每个人都知道克拉克是同性恋,他还与他的男友喝过酒。 1956年,他对海底探索发生兴趣,遂移居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开始另一种生涯,从事不穿潜水服的的深水潜泳和摄影。体验失重的感觉。在以《珊瑚岸》开始的一系列 作品中,他报道了他的许多水下探险活动 ,同年出版《城市与星星》;短篇小说《星》(Star)获得[[雨果]]奖 1962年, 克拉克遭受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的攻击。虽然他完全恢复,在1988年,他被确诊为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 尽管这严重限制了他的行动,也没有阻止他继续多产的写作, 1964年,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共同构思《2001太空漫游》的小说和剧本。小说在一些情节上与电影略有差异。  1968年,《2001太空漫游 (电影)》上映,小说也于同年出版。 1973年,出版《与拉玛相会》。 1974年,《与拉玛相会》获[[星云奖]]、[[雨果奖]]、[[约翰·坎贝尔奖]]。 1986年,荣获象征终身成就的星云科幻大师奖。成立阿瑟克拉克奖,颁给在英国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说。 1988年,经诊断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此后多靠轮椅行动。 1995年,获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 2000年,受封英国爵士,由于克拉克行动不便,英国王室派高级专员亲临斯里兰卡授与其爵位。 2001年,探测火星矿物的探测器被命名为"2001火星奥德赛"。 2008年,正式成为斯里兰卡公民。 == 作品 == 《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1951年) 《火星之沙》(The Sand of Mars,1951年) 《空中列岛》(Islands in the Sky,1952年) 《童年的终结》(又名《最后一个地球人》)(Childhood's End,1953年) 《地光》(Earthlight,1955年) 《城市与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 1956年) 《深海牧场》(The Deep Range, 1957年) 《月海沉船》(A fall of Moondust, 1961年) 《海豚岛》(Dolphin Island, 1962年)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二零零一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of 2001, 1972年) 《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 雨果奖,星云奖) 《会见梅杜莎》(A Meeting with Medusa, 1973年, 星云奖) 《天堂的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 雨果奖,星云奖)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Of Time And Stars, 1978年) 《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1982年) 《遥远地球之歌》(The Songs of Distance Earth,1985年) 《2061太空漫游》(2061: Odyssey Three,1988年) 《拉玛再现》(Rama II,1989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 《拉玛迷境》(The Garden of Rama,1991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 《拉玛真相》(Rama Revealed: The Ultimate Encounter,1993年)与简崔.李(Gentry Lee)合著 《3001太空漫游》(3001: The Final Odyssey,1997年) 《时光之眼》(Time's Eye,2003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太阳暴》(Sunstorm,2005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第一次出生》(Firstborn,2007年)与史蒂芬.巴塞特(Stephen Baxter)合著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