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增加 1,5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化学原理》<br>
}}
<p style="text-indent:2em;">==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出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彼得堡。
<p style="text-indent:2em;">1848年入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取得教师资格,并获金质奖章,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
<p style="text-indent:2em;">1856年获化学高等学位,1857年首次取得大学职位,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
<p style="text-indent:2em;">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p style="text-indent:2em;">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4年,门捷列夫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
<p style="text-indent:2em;">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p style="text-indent:2em;">1907年2月2日,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逝世,享年73岁。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1955年,由美国的乔索(A.Gniorso)、哈维(B.G.Harvey)、肖邦(G.R.Choppin)等人,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轰击锿(253Es),锿与氦核相结合,发射出一个中子,而获得了新的元素,便以门捷列夫(Mendeleyev)的名字命名为钔(Mendelevium,Md)。
 
 
'''<big>德米特里·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门捷列夫</big>'''
1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