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华西列夫斯基

增加 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华西列夫斯基'''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年9月30日—1977年12月5日),苏联杰出的军事家,1943年担任苏联元帅,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9月8日被选为苏联英雄,与 [[ 朱可夫 ]] 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同为苏联二战三大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 [[ 斯大林格勒 ]] 反攻作战的指导者,克里米亚的收复者和加里宁格勒(哥尼斯堡)的解放者,苏联陆军三驾马车外最具有才华的将领,参与指挥、筹划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所有战役。他的回忆录 [[ 《毕生的事业》 ]] 一书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最高统率部的战略决策与战斗部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File:华西列夫斯基.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413505951&di=e3646cdc425ad9f0a78fbdffff847b89&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9game.cn%2F2017%2F5%2F26%2F17041258.png 原始图]]]
鉴于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贡献,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助指挥战事。当德军从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华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战事进入胶着壮态后,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反击计划。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2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为了重新夺回东部战线的主导权,在库尔斯克战线发动了“堡垒作战”。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组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展开大规模反攻,11日收复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这是苏军收复的首座大城市。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同时,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中国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电报给 [[ 华西列夫斯基 ]] 元帅,宣布日军投降。
二次大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82岁的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
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级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待人友善。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尊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军人最重要的东西是荣誉和尊严。”是他的名言。
6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