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康王

增加 2,764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 生平 ==
=== 继位 ===
 周康王姬钊,姬姓,名钊,是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周成王在位时,将姬钊立为太子。 周成王 去世 临终 前,担心太子 钊不能胜任 国事 君位 于是 [[ 召公奭]]、[[ 毕公高]] 率领诸侯辅佐太子 姬钊 登基。周成王 三十七年(公元前1083年),周成王去 ,召公奭 毕公高率领诸侯, 带着 引导 太子 先王 的宗 庙, 用[[ 反复告诫他 周文王]] 武王 开创基 能够成就王 ,来之不易,重要 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让他力行 是在于 节俭 、戒除 ,没有 贪欲, 志诚信来统 理国家 天下,并写作《顾命》 于是, 太子 于是继 位, 为周康王。<ref>《史记·卷四·周本纪》: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ref> ===成康之治=== 周康王即位后,遍告诸侯,向他们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业,以申诫诸侯,写下《康诰》。由于在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等贤臣的辅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周康王命令毕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毕命》 ===分赐宝器=== 当时,楚国国君熊绎与鲁国国君伯禽、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齐国国君齐丁公一起辅佐周康王(《史记》误作周成王)。 由于齐、晋、鲁、卫四国与周康王亲缘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赐予宝器,而楚国与周康王无亲缘关系,所以没有得赐宝器。
=== 统治期间 ===
 
周康王继位后,作《康王之诰》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扬周文王、武王两代的功绩。周康王还命毕公高写下督促臣下努力工作的策书,并且派人划定了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的边界,让民众在不同的村落居住。<ref>《史记·卷四·周本纪》: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ref>周康王还曾经在[[酆宫]](周文王庙,今陕西省[[户县]]东)举行诸侯大会,史称“[[酆宫之朝]]”。酆宫之朝作为著名的诸侯朝会与[[夏启]]时的[[钧台之享]]、[[商汤]]时的[[景亳之命]]、[[周武王]]时的[[孟津之誓]]、周成王时的[[岐阳之蒐]]、[[周穆王]]时的[[涂山之会]]、[[齐桓公]]时的[[召陵会盟]]、[[晋文公]]时的[[践土之盟]]并称。<ref>《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ref><ref>{{cite book|author=杨伯峻|coauthors= |title=《春秋左传注》第1251页|year=1990年|publisher=中华书局|location=北京|isbn=7101002625}}</ref>周康王在位期间主张节俭,[[晋侯燮]]修筑了华丽的宫殿,周康王便派使者责备晋侯燮的铺张浪费。<ref>《古本竹书纪年·周纪》:晋侯筑宫而美,康王使让之。</ref>周康王还封[[唐叔虞]]的少子[[賈伯公明|公明]]于贾(今山西省[[襄汾县]][[西贾乡 (襄汾县)|西贾乡]]),建立[[贾国]]。<ref>《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五下》: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ref>
=== 怠慢楚君 ===
周康王时,[[吕尚]]之子[[齐丁公]]、[[卫康叔]]之子卫康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同侍奉周康王,他们都得到了周康王赏赐的珍宝之器,而同时侍奉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没有得到。前530年[[楚灵王]]提及此事时,仍然感到十分愤慨。周康王怠慢楚君熊绎,最终为[[楚国]]在[[周昭王]]时期的反叛埋下了祸根。<ref>《左传·昭公十二年》: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ref>
 
==为政举措==
 
===政治===
 
周康王作《康王之诰》,除用大量篇幅来叙述登基事项,更有不少关于加强法律法规和治理整顿军队等治国政策。周康王登基伊始,便已制订出一套比较合理的计划。周康王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履行他的治国安邦的理念。由于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期间,周朝就已经比较强盛,后来再经过周公、周成王的努力,周朝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周康王即位后,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犯罪案件逐渐减少,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迁甚至在他的《史记·周本纪》中说周成王和周康王统治期间,天下安宁,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 ,史称成康之治。虽然有所夸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康王治国的成功。所有这些,都与周康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
=== 去世 ===
周康王去世后,其子周昭王继位。周昭王统治期间,西周国力开始走向衰落。<ref>《史记·卷四·周本纪》: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ref>
 
==历史评价==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司马迁《史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司马贞《史记索隐》:“成康之日,政简刑措。”
赵莹、刘昫等《旧唐书》:“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
== 评价 ==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