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茨·卡夫卡

增加 43 位元組, 5 年前
艺术特色
卡夫卡笔下的白描艺术特征是运用冷漠、客观、简洁并暗含着讽刺意味的语言表现作者的焦灼而忧虑的心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者外冷内热的性格不无关系。有两个卡夫卡,一个是写小说的寓言的卡夫卡,另一个是写格言、日记的卡夫卡。前者把灰暗的现实和梦魔般的主观意识,孤独、恐惧、悲苦的情绪表现在创作中;后者将锐利的斧头击碎心中的冰海,向人们倾诉他的心声和希望,言辞间闪烁着理想的火花。这矛盾对立的两方面构成了卡夫卡这个复杂的统一体。因而,在叙事艺术上也是矛盾统一的。他一方面用冷峻的语言作“利斧”劈开蒙蔽人们眼睛的生活假象,另一方面在这冷峻的语言下又跳跃着一颗灼热的心,于是形成了这外冷内热悲喜交加的叙事风格。
卡夫卡是个自传色彩很强的作家,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写他自己,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中的人物不仅名字与作家本人的名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与作家本人相似的人格属性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卡夫卡是按照自己的心理模式来塑造他笔下的主人公的,因而他赋予了他的人物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格属性。凡是重要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小说是他生存体验的总结和内心世界的外化。
卡夫卡一生都在苦苦地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但至死都无法对他的思考和探索给出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和结论。因此卡夫卡也无法通过他的创作描写生活的结局,无法给自己的小说一个满意的结尾。 [12[File:城堡.jpg|缩略图|右|《城堡》]]  
== 人物影响 ==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4,2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