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增加 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 》属于词牌《[[水调歌头]]》的其中一首。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f>[https://m.sohu.com/a/283414901_99960481 【经典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搜狐,2018-12-20</ref>、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center> 《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center>{{Cquote|  簪履竟晴昼,画戟插层霄。红莲幕底风定,香 [[ ]] 不成飘。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糟交泰,回雪无纤腰。觞酒荡寒玉,冰颊醉江潮。   颂丰功,祝难老,沸民谣。晓庭梅蕊初绽,定报鼎羹调。龙衮方思勋旧,已覆金瓯名姓,行看紫泥褒。重试补天手,高插侍中貂。 | 辛弃疾}}
==词牌沿革==
到了[[唐朝|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Category:852 詞]]
249,4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