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匀加速运动

增加 353 位元組, 3 年前
分类:+330
==知识梳理==
早期牛津大学的[[梅顿学院]],一群英国学者开始用与处理性质强度变化同样的方法来处理速度或局部运动的变化。中世纪的贡献在于创造性地正确定义了匀速和[[匀加速运动]]。在梅顿学院及其他地方,[[匀速运动]]被定义为在任何(或所有)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相等的距离。梅顿学院还把匀速运动的定义推广到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从而得出了匀加速运动的精确定义:在所有相等的任意长度的时间间隔内,获得一个相等的速度增量。他们借助均匀速度来定义瞬时速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一个点或物以与所问瞬间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一定的距离。人们称之为 [[ 平均速度定理 ]] ,这一定理大概是中世纪在物理学史上唯一卓越成就。S=1/2Vf t。S是距离,Vf终速度,t是加速的时间。Vf=at,a是加速度,替换可得这是匀加速运动距离的通常表达式。当匀加速不是从静止而是从某一特定速度Vo开始,中世纪的表述可写成:S=[Vo+(Vf—Vo)/2]t,或简单地写成:S= Vot+1/2 a t2,因为Vf —Vo=at。人们为这个关键定理提出了大量的算术和几何证明。其中以尼古拉·奥里斯姆的几何证明最为著名。这本著作对性质的张弛做了最富原创性的也是最完备的处理。
在图中,令线AB代表时间,垂直于AB的线段代表物体Z的速度:从静止点B开始,均匀地增大到最大速度AC。包含在三角形 CBA内的速度强度总量被设想为代表在总时间AB内Z从B出发沿直线BC到C所通过的总距离。令线段DE代表Z在沿AB时间中点测得的瞬时速度即Z作匀速运动的距离S=1/2Vf t,等于Z作匀加速运动的距离。在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平均速度定理的[[奥里斯姆]]的几何证明以及大量的算术证明广为认知。在伽利略《关于两个科学体系对话》中,平均速度定律是第三天对话的头一个命题,伽利略的证明与奥里斯姆的极为相似,甚至所用的几何图形都一样,只是伽利略作了一个90°的方向。
==相关物理量==
①物体运动的位移跟运动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 [[ 平均速度 ]] ,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率,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能够精确描述 [[ 物体运动 ]] 的快慢。
④加速度等于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它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①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时间相对应,所取时间越短,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越精确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足球飞来时运动方向相反。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File:4a36acaf2edda3cca1551cdb0be93901203f929c.jpg|缩略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7094b36acaf2eddf8a267468c1001e9380193c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7094b36acaf2eddf8a267468c1001e9380193c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 图片来源百度]]]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
关键,李宝,刘加能,张建. 两种海杂波背景下的微弱匀加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 CNKI;WanFang 》 , 2009 曲长文,黄勇,苏峰,何友. 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匀加速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及性能分析. 《 电子学报 》 , 2005 赵宏钟,谢华英,周剑雄,付强. 匀加速运动平台下的大斜视DBS成像方法. 《 CNKI;WanFang 》 , 2010 吴晓芳,梁景修,王雪松,焦逊. SAR-GMTI匀加速运动假目标有源调制干扰方法. 《 CNKI;WanFang 》 , 2012 曲长文,黄勇,苏峰,何友. 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匀加速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及性能分析. 《 电子学报 》 , 2005
8,9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