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思考

增加 4,35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思考''' | 图像 = File:思考.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34.nipic.com/20131023/11350463_230155977000_2.jpg 原…”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思考'''
| 图像 =
[[File:思考.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34.nipic.com/20131023/11350463_230155977000_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9051181.html 来自昵图网]]]
}}
'''<big>思考</big>''',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

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ref>[https://www.zdic.net/hans/%E6%80%9D%E8%80%83 思考 词语解释 . 汉典]</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思考

拼音
sī kǎo
[[File:思考1.jpg|缩略图]]
词性
动词 <ref>[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7649/ 『只读经典』思考的技术与艺术(原“学会思考”)]</ref>

英文
Think

近义词
思索、考虑、思量

==基本解释==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 --思考力首先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就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从而决定了思考的维度。
[[File:思考2.jpg|缩略图]]
方向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考有别于妄想和幻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思维活动,因此这种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也就是思路--体现为目的性、方向性和一致性。漫无目的地思考难以发挥强有力的思考力,常常会把思考引进死胡同,导致思路夭折和无果而终。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和价值导向,决定着思考的角度和向度。

作用点 --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精力分散、思维紊乱、胡思乱想,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思考在作用点上的集中性程度,决定着思考的强度和力度。

==引证解释==

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巴金《后记》:"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七:"韦克就是这样引导学生不断地动脑筋去思考。"[1]

==基本含义==

人类将人之思维活动内在"程式"的运作方式,称之为:思考方法。如:

1.形象法--通过图像的静态或动态对意向进行的加工。它具有视感效应。
[[File:思考3.jpg|缩略图]]
2.归纳法--是根据某一法则(概念、定理或公式)的推理与演算而进行的总结与综合。

3.逆向法--是对意向进行的反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推理。

4.移植法--在推理的过程中,加入新鲜的内容。

5.聚合法--对新旧的信息内容进行捏造、扭曲与同化。

6.水平法--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聚合。

7.垂直法--单方面或某一角度进行的归纳。

8.发散法--根据已有的信息资料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意向进行的推理与演算。

9.演绎法--顺应某一架构进行的归纳。如:按照一定的时间、路程、思想或观念来归纳等等。

==思考过程==

思考起源于思考主体对某事物的矛盾或者对某事物的目的,是生物建立等价认知的过程。过程包括:对思考对象的扩大了解、找出问题、分析矛盾、思考解决办法的不断螺旋上升过程。

思考可根据其产生不同的效果而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批判思考""系统思考""创意思考""逻辑思考""水平思考""垂直思考""图像思考""逆向思考""正面思考""负面思考"等。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98,4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