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武王

增加 437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继位'''===
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 [[ 秦武王 ]] 继位。
==='''早年'''===
在秦武王尚为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他继承王位后,很多大臣在秦武王面前指责张仪说他为人不讲信用、反复无常,以出卖自己的祖国谋图国君的恩宠,如果大王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所耻笑。<ref>《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ref>前310年,秦武王将张仪、[[魏章]]驱逐至[[魏国 (战国)|魏国]]。同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会见,派兵攻打[[义渠]]、[[丹犁]]。<ref>《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元年,与魏惠王(应为魏襄王)会临晋…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ref>
前309年, 在[[ 秦武王 在秦国设置[[丞相]] 的官位,任命尚为[[ 甘茂太子]] 为左丞相,时就不喜欢[[ 樗里疾张仪]] 为右丞相 此举成为记载以来 等到他继承王位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设立丞相制度的君王。丞相制度 很多大臣 中国有将近长达1600年的历史,直到[[ 明朝秦武王]]面前指责[[ 朱元璋张仪]] 时期才被废除 说他为人不讲信用、反复无常 历史证明 以出卖自己的祖国谋图国君的恩宠 这一举措相当有远见 如果大王要再任用他 并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恐怕被天下人所耻笑 。<ref>《史记·卷 七十 · 秦本纪 张仪列传 》: (秦 武王 )二年 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 初置丞相 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 樗里疾、甘茂为 左右 丞相 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 </ref>前310年,[[秦武王]]将[[张仪]]、[[魏章]]驱逐至[[魏国 (战国)|魏国]]。同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会见,派兵攻打[[义渠]]、[[丹犁]]。<ref name="史记">《史记·卷 七十一 · 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本纪 》: 秦使甘茂定蜀。还 武王元年 而以甘茂 与魏惠王(应 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魏襄王)会临晋…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 。</ref>
前308 前309 年, [[ 秦武王 与魏襄 ]]在[[秦国]]设置[[丞相]]的官位,任命[[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此举成为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设立丞相制度的君 。丞相制度 临晋城外 [[中国]]有将近长达1600年的历史,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才被废除,历史证明,这一举措 当有远见,并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武王) 年, 与韩襄王会临晋外 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ref>[[渭河]]河水变红三天。<refname="史记">《史记·卷 七十一 · 秦始皇本纪 樗里子甘茂列传 》: 武王)立三年 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 渭水赤三日 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ref>
==='''驱逐张仪'''===前308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城外相会。<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武王)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ref>[[渭河]]河水变红三天。<ref>《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武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ref>
秦武王作太子时就不喜欢==='''驱逐[[张仪]] ,继承王位后,很多大臣都说张仪的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ref>《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ref>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恢复合纵<ref>[http://www.cssn.cn/sjxz/xsjdk/zgjd/sb/zsl/sj/201311/t20131119_838358.shtml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07-18</ref>。'''===
[[秦武王]]作[[太子]]时就不喜欢[[ 张仪 害怕被杀 ]] 便对秦武 继承 位后,很多大臣都 张仪的坏话 :“ 东方诸 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 有乱 君的恩宠。[[ 秦国 才可以得利 ]]一定要再任用他 我愿意利用齐 恐怕被天下人耻笑。”<ref>《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武 憎恨我这一点前往魏国 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 左右卖 以取容。秦 然攻魏,两国开战胶着 复用 恐为天下笑。”</ref>诸侯们听说[[张仪]]和[[ 国可趁隙伐韩 武王]]感情上有裂痕 兵临周 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 挟持天子 恢复合纵<ref>[http://www.cssn.cn/sjxz/xsjdk/zgjd/sb/zsl/sj/201311/t20131119_838358.shtml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成就帝王功业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07-18</ref>
[[张仪]]害怕被杀,便对[[秦武]]王说:“东方诸国有乱[[秦国]]才可以得利,我愿意利用[[齐王]]憎恨我这一点前往[[魏国]],[[齐国]]必然攻魏,两国开战胶着之际,[[秦国]]可趁隙伐韩,兵临周都,挟持天子,成就帝王功业。” [[ 秦武王 ]] 认为他说的对,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 [[ 张仪 ]] [[ 魏国 ]] [[ 齐湣王 ]] 听说 [[ 张仪 ]] [[ 魏国 ]] ,果然派军攻打 [[ 魏国 ]] [[ 魏哀王 ]] 很害怕。此时 [[ 张仪 ]] 派遣他的门客 [[ 冯喜 ]] [[ 楚国 ]] ,再借用 [[ 楚国 ]] 的使臣出使 [[ 齐国 ]] ,成功游说 [[ 齐湣王 ]] 罢兵,获得安全。
==='''假道伐韩'''===
[[ 秦武王 ]] [[ 中国 ]] 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即位不久,就意欲攻打[[韩国]]。 [[ 韩国 ]] 军事重镇[[宜阳]],是 [[ 周国 ]] [[ 韩国 ]] 阻挡 [[ 秦国 ]] 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兵出 [[ 函谷关 ]] ,首先必须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证物资与兵员的输通顺畅。
[[ 秦武王 ]] 借一机会请教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对他意欲灭掉 [[ 周王室 ]] 、得到应有威望的想法有何见解,实则是询问攻打 [[ 韩国 ]] 夺取 [[ 宜阳 ]] 之计。<ref>《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又北之赵。</ref>。
伐韩一事, [[ 樗里疾 ]] 表示反对,因为到 [[ 韩国 ]] 的路途遥远,劳师费财,还不一定能有收获,万一赵、魏二国再从背后偷袭后果不堪设想。而甘茂则认为:“伐宜阳,定三川”是 [[ 秦国 ]] 挺进 [[ 中原 ]] 、成就帝业的关键所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伐韩 [[ 宜阳 ]] ,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 [[ 魏国 ]] 助秦, [[ 赵国 ]] 就不能越魏而援韩,韩一旦被孤立, [[ 宜阳 ]] 虽然城池坚固,兵精粮足,但也是有可能被秦军所攻破的。甘茂自请入魏,声言将使 [[ 魏王 ]] 不但不偷袭秦军,而且还会出兵助秦。 [[ 武王 ]] 大喜,给了甘茂很多财物,让其出使 [[ 魏国 ]]
[[ 秦武王 ]] 三年(前308年)秋, [[ 甘茂 ]] 出使 [[ 魏国 ]] ,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争取 [[ 魏王 ]] ,并施以政治军事压力,与其建立了秦魏联盟, [[ 魏国 ]] 答应出兵助秦,共伐 [[ 韩国 ]] [[ 甘茂 ]] 返回 [[ 秦国 ]] 后,与 [[ 秦武王 ]] 订立息壤之盟, [[ 秦武王 ]] 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派其与庶长封率军攻打 [[ 宜阳 ]]
当秦、韩两军在 [[ 宜阳 ]] 交战时,[[冯章]]对 [[ 秦武王 ]] 说:“ [[ 宜阳 ]] 久攻不下,如果韩、楚两国联合,趁我军疲惫之时进攻,那么我方肯定处境危险。不如大王许诺将[[汉中郡]]割让给[[楚国]],麻痹 [[ 楚国 ]] 不让它救援 [[ 韩国 ]] ,这样 [[ 韩国 ]] 必然孤立。” [[ 秦武王 ]] 于是派 [[ 冯章 ]] 出使 [[ 楚国 ]] ,向[[楚怀王]]许诺割让 [[ 汉中 ]] 之地。 [[ 宜阳 ]] 之战结束后, [[ 秦武王 ]] 背约没有割地。<ref>《战国策·卷四·秦策二·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ref>
[[ 秦武王 ]] 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克 [[ 宜阳 ]] 孤城,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 [[ 武遂 ]] (今 [[ 山西 ]][[ 垣曲 ]] 东南)并筑城, [[ 韩襄王 ]] 被迫派 [[ 公仲倗 ]] [[ 秦国 ]] 谢罪,同 [[ 秦国 ]] 议和<ref>《战国策·卷一·东周策·秦攻宜阳》: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ref>。
==='''意外身亡'''===
[[ 秦武王 ]] 争强好胜,大力士 [[ 任鄙 ]] [[ 乌获 ]] [[ 孟说 ]] 都因此位居高官。 [[ 秦武王 ]] 四年(前307年)八月, [[ 秦武王 ]] [[ 孟说 ]] 比赛举“ [[ 龙文赤鼎 ]] ”,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 秦武王 ]] 无子,群臣迎立 [[ 秦武王 ]] 异母弟、在 [[ 燕国 ]] 作人质的 [[ 公子稷 ]] 回国继位,是为 [[ 秦昭襄王]]<ref>《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ref>。
=='''为政举措'''==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