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柳百新

增加 2,8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柳百新| 图像 = [[File:柳百新.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jskxb/200906/W020100512654085699990.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305.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图像说明 = 柳百新|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5|06|10}}|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籍贯 = 江苏武进| 职业 = 材料科学家| 母校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研究领域 = <br>载能离子束与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big>'''柳百新'''</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305.html 柳百新]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ref><br><p style="text-indent:2em"> 材料科学家。1935年6月10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武进。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在载能离子束与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p>== 教育背景 ==1955-1961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工作经历 ==* 1961年~至今, 任清华大学副教授、;* 1963年,柳百新和同学了6年的倪蕙苓组织了自己的家 * 1969年,被派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去接受“再教育”;同年底被调回清华大学从事核能研究。* 1978年,柳百新回到工程物理系做教学和研究工作。* 1981~198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4年,当选为国际玻姆物理学会科学委员。* 1988~1989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 1992~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 1994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1999年至今,任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学科评审组成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至今, 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审组成员。* 2002年至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 研究方向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期在载能离子束与材料的作用及改性、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以金属多层膜离子束混合为实验手段研究亚稳合金相的形成与相变,提出二元金属系统中非晶态合金形成的经验模型,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从原子互作用势计算玻璃形成能力,并从第一性原理计算亚稳合金相的稳定性。提出用离子束辐照研究非晶态合金相变临界现象的思想,发现固体薄膜中分形生长的新现象。在氮离子注入研究中,阐明了金属氮化物形成的热力学和生长动力学规律,发展出强流金属离子注入在硅表面合成金属硅化物的新技术。用实验论证了生成热为正的系统中,多层膜中的界面能有可能驱动固态非晶化反应,提出相应的理论判据,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界面反应的原子运动机制。</p>== 主要奖项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包括发表在Advances in Physics, Physics Report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ports 等期刊上的7篇综述性论文。<small>{| class="wikitable"|-! 时间!! 奖项|-|199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3年 || 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 |1995年 ||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 || 北京市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1997年 ||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证书|- |199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small>==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850/2011/20110225232043437111066/20110225232043437111066_.html 柳百新院士:爱国、爱科学是从事科研必备的精神] <small>清华大学新闻中心</small>
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