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延登

增加 8,7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在正大八年(1232年),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被释放,任祭酒,后又任吏、礼二部侍郎。<br>
* 天兴二年(1233年),汴梁被元军围困,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投井自杀,卒年五十八岁。
 
==基本信息 ==
{|
[[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gushimi.org/file/5e159c92383e357f4c25075a33a34c2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24shi/songshi/4279.html 来自古诗大全]]]
|-
| 姓名    冯延登  
---------------------------------------------------------------------------------
|-
| 字号    字子骏,号横溪翁      
---------------------------------------------------------------------------------
|-
| 民族    鲜卑      
---------------------------------------------------------------------------------
|-
| 官职    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  
---------------------------------------------------------------------------------
|-
| 出生地   吉州(今山西吉县)
---------------------------------------------------------------------------------
|-
| 出生时间  1175年  
---------------------------------------------------------------------------------
|-
| 去世时间   1233年 
---------------------------------------------------------------------------------
|-
| 所处时代   金末   
---------------------------------------------------------------------------------
|-
| 主要作品   《横溪翁集》、《学易记》    
---------------------------------------------------------------------------------
|}
== 个人生平 ==
=== 事业有成 ===
* 冯延登,为[[冯时]]次子。 <ref>《遗山先生文集·国子祭酒权刑部尚书内翰冯君神道碑铭》生二子,君其仲也。</ref>年幼时就很有悟性,等到成年,事业有成。承安二年(1197年),考中了词赋进士。调任真簿、德顺州军事判官。泰和元年(1201年)转调到边宁做县令。大安元年(1209年)秋季七月份,霜冻导致庄稼减产,民众很难取得食物,冯延登开仓发放粮食,赈济借款,保全、养活了很多人。贞祐二年(1213年),补尚书省令史,不久担任河中府判官、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 <ref>《金史·冯延登传》延登幼颖悟,既长,事举业,承安二年登词赋进士第。调临真簿、德顺州军事判官。泰和元年,转宁边令。大安元年秋七月,霜害稼,民艰于食,延登发粟赈贷,全活甚众。贞祐二年,补尚书省令史,寻授河中府判官、兼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入为国史院编修官,改太常博士。</ref>
=== 使者经历 ===
* 元光二年(1223年),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奉命出使西夏,负责接送来使。正大七年(1231年)担任国子祭酒。凭借翰林学士承旨的帮助,担任国信使。 <ref>《金史·冯延登传》元光二年,知登闻鼓院,兼翰林修撰,奉使夏国,就充接送伴使。正大七年十二月,迁国子祭酒。假翰林学士承旨,充国信使。</ref>
* 在正大八年(1232)带着国书到元军虢县军营。有旨下达,问他:“你认识凤翔的元帅吗?”冯延登回答:“认识。”又问他:“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冯延登回答:“做事很勤快的人。”又对他说:“如果你能招降凤翔元帅,我就能免你一死,不然就要杀了你。”冯延登回答:“我带着书信是来请和的,招降怎么会是使者的责任?招降了也是死,不招降也是死,不如今日就死。”到了第二天,又问冯延登:“你重新考虑过招降的事吗?”冯延登像之前那样回答,问了第二第三遍,冯延登都执意不回答。第三天,下诏告诉冯延登,说:“你的罪行是应该死的,但是按理说我是不能杀使者的,你珍惜你的须髯如同对待你的性命(那就剪下你的须髯)”喝叱左右用刀截断冯延登的须髯,冯延登丝毫不为所动,于是被监押到丰州。<ref>《金史·冯延登传》以八年春奉国书朝见於虢县御营。有旨问:“汝识凤翔帅否?”对曰:“识之。”又问:“何如人?”曰:“敏于事者也。”又问:“汝能招之使降即贳汝死,不则杀汝矣。”曰:“臣奉书请和,招降岂使职乎。招降亦死,还朝亦死,不若今日即死为愈也。”明日,复问:“汝曾思之不?”对如前,问至再三,执义不回。又明日,乃喻旨云:“汝罪应死,但古无杀使者理,汝爱汝须髯犹汝命也。”叱左右以刀截去之,延登岸然不动,乃监之丰州。</ref>
=== 慷慨就义 ===
* 天兴元年(1232年),冯延登被放了出来,金哀宗安抚宽慰了他许久,又让他担任祭酒,后任过吏、礼二部侍郎,管理刑部尚书。天兴二年(1233年)元军围困汴京,冯延登仓促逃难,被元军骑兵抓获,打算将他送到北方。冯延登言辞慷慨,宁可就义也不愿受辱,于是跳入城旁井里而死,卒年五十八岁。<ref>《金史·冯延登传》二年后放还,哀宗抚慰久之,复以为祭酒,历礼、吏二部侍郎,权刑部尚书。明年,大元兵围汴京,仓猝逃难,为骑兵所得,欲拥而北行。延登辞情慷慨,义不受辱,遂跃城旁井中,年五十八。</ref>
 
== 人物成就 ==
* 冯延登文学中的诗词方面颇具天赋。在边宁的时候,跟赵闲闲学习诗词,于是对于诗格调韵律大有长进,诗词风格细密、工整、精巧、新奇,同辈中能与他相比的人极其少见。其写作的文章是能体现深邃的思想,且奇特晦涩的。他的诗词被收录于《中州集》,共计十七首诗,一首词。
* 冯延登平生又以研究《易经》为己业。在安置丰州时期,身边只带一篇《易经》,从早到晚研究,对于易经中的道理深有体会及感悟。等到返回后,收集前人的文章字句编纂为一本书,名叫“《学易记》”。汴京之难,生死之际,选择了从容就义的行为,被元好问认为是参透了《易经》中“知命”的道理。<br>
 
== 人物轶事 ==
* 冯延登年幼时有天资过人、颇具悟性,刚开始学习小学的时候,就说:“我们家有了我,就不必再靠种地维生了。” <ref>《遗山先生文集·国子祭酒权刑部尚书内翰冯君神道碑铭》幼颖悟不凡,初入小学,辄云:“吾家生我,将不复耕锄矣。”</ref>
* 冯延登在吉乡的居住处有条溪流正对其门前,所以以“横溪翁”自称。<ref>《遗山先生文集·国子祭酒权刑部尚书内翰冯君神道碑铭》吉乡别业有溪水当其门,故君以“横溪翁”自号。</ref>
 
== 人物作品 ==
* 有作品集《横溪翁集》若干卷流传于世。
* 集合前人研究易学的文章字句为一本书,命名为《学易记》。
* 《中州集》卷五录其诗《郾城道中》、《元日隆安道中》、《宿三冢寺》、《代郡杨黻之与余同辰月日时亦然渠有诗因为次韵》、《寄笏青柯平》、《射虎得山字》、《雪》、《华清故宫》、《西园得西字》、《八月十四日宿官塔下院》二首、《探春得波字》、《春雨》二首、《藤花得春字》、《兰子野晚节轩》、《洮石砚》共计十七首。
* 《中州乐府》录其词《玉楼春·宴河中瑞云亭》一首。
 
== 人物评价 ==
* 《遗山先生文集》:君资谨厚,寡于言笑,外若平易,而临事有执持,死生祸福不少变。初入官,遂有能名。
* 《遗山先生文集》:日吉兮时良,郁佳城兮君所藏。仁者之勇兮决以刚,身已灭兮名益光。何以命之兮北方之强,天厚之报兮复且昌,世侯伯兮岁蒸尝。横溪兮洋洋,植丰碑兮墓旁。魂来归兮安故乡,滞淫盗墟兮亦何望。
* 《归潜志》:公为人谨厚,吏事亦精。笃学问,长年犹不辍,在公署,日钞书。为文苦思,尚奇涩,诗亦新巧可称。<ref name="M15"> [http://www.saohua.com/shuku/lidaibiji/lidaibiji141.htm 《归潜志·卷四》.扫花文学网.2014-11-12] </ref>
* 《中州集》:子骏,资禀淳雅,与人交殊欵曲读书,长于易左氏传,好贤乐善。有前軰风调,尝欲作国朝百家诗而不及也!
 
== 史书记载 ==
* 《金史》有其传 <ref name=M15/>
* 《中州集》为其作传并录其诗词共计十八首
* 《遗山先生文集》有其传及碑铭
* 《归潜志》有其传 <ref name=M15/>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国古代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