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伯荣

增加 1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黄伯荣 ,当代语言学家。笔 | 别 = 苗木、莫木 。广东省阳江县(今阳江市)人,1922 | 圖像 = [[File:黄伯荣1.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db22d8eb9d9ae950.jpg?size=550x636原图链接]]]| 出生日期 = 1922 年7月 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 |逝世日期 =2013年5月12日| 國籍 = 中国 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49年毕业于中山 | 職業 = 大学 语言学系。黄伯荣从事高等院校 学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和 | 知名原因 =集 汉语方言 语法事实 研究 之大成 在现代汉语 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知名作品 = 《句子 语音 分析与辨认》 </br> 《陈述句 文字 疑问句 词汇 祈使句 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都作过许多探讨。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黄伯荣先生因病在阳江逝世,享年91岁。感叹句》</br></br></br></br></br>}}
基本信息'''[[黄伯荣]]''' 中文名称https<ref>[https://baike.so.com/doc/8457460-8777494.html黄伯荣] </ref>
黄伯荣,当代语言学家。笔 苗木、莫木 国籍中华 。广东省阳江县(今阳江市) 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1922年7月 出生 于广东省阳江县(今 广东省阳江市  出生日期1922年7月 逝世日期2013年5月12日 )海陵岛那洋村。1949年毕 于中山 大学 教授 毕业 语言学系。黄伯荣从事高等 院校中山大 学  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 表作品《句子 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在现代汉语 分析与辨认》 《陈述句 语音 疑问句 文字 祈使句 词汇 感叹句》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都作过许多探讨。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黄伯荣先生因病在阳江逝世,享年91岁。
== 目录1个人生平2个人研究3个人作品4个人贡献5生前轶事6社会追忆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生平==
黄伯荣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51年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因高等院校专业合并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58年至1987年,响应支援西北号召,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西北地区现代汉语学科建设的奠基人。1987年后任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前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顾问、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伯荣授课
黄伯荣授课
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中大本《现代汉语》第一主编、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巨大损失。对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2]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研究==
黄伯荣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在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到2001年,他已有著作21部,论文40多篇。
在现代汉语语法方面,黄伯荣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957年)、《句子的分析与辨认》(1963年)、《语法修辞》(与 [[ 谢晓安 ]] [[ 赵浚 ]] 等合作,1978年)等几部著作和《关于划分词类问题的考察》(1957年)、《汉语语法的研究》(1960年)等许多论文。
他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书中,对四种句子的结构和特点都作了扼要的分析,对各种类型的疑问句分析得尤其详细。对有疑问代词的陈述句,陈述句中包含疑问句,表示祈使的疑问句,疑问句中的特指问、是否问、选择问、正反问等的辨认都作了详细的探讨。
[[ 句子的分析与辨认 ]] 》一书,着重谈相邻的和容易混淆的句子成分和句型的分析与辨认方法,并选有几段短文作为句法示范分析。
在《关于划分词类问题的考察》这篇重要论文中,黄伯荣不同意汉语的实词不可以分类的说法。认为划分一个词的类属,应以语法特点为依据,其中应以句法特点为重点。
他在1979年与廖序东主编《 [[ 现代汉语 ]] 》统编教材,获得教育部颁发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被推为重点文科教材。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
黄伯荣教授的论著中,有不少是有关方言研究的。专著有《汉语方言语法类编》(1996)和《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合著)(2001)、《广州人怎样学习普通话》(1957);论文包括有《广州话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集,1958)、《阳江话"入声非声"实验报告》(甘肃师大学报,1960:1)、《阳江音系》(亚非语言数理研究,26,1986,东京)、《广州话补语宾语的词序》(中国语文,1959:6)、《谈谈阳江语法的两个特点》(语文知识,1955:3;又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集,1958)、《广东阳江话物量词的语法特点》(中国语文,1959:3)、《广东阳江的形容词》(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1989)、《阳江话动词的动态》(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1990)等。
在文字改革方面,黄伯荣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参加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讨论,主张取消j、w两个字母。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之后,为宣传这个方案,他在《简体字的结构》(1955年)一文中分析了789个简化字的结构,把这些简化字按形体结构分为三类,它可以帮助读者记忆简体字。
1978到1979年,黄伯荣参加了高等院校协作教材《现代汉语》的编写工作,并与 [[ 廖序 ]] 东一起任主编。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贡献==
黄伯荣先生带领青岛大学中文系撰写了180万余言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集汉语方言语法事实研究之大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今学术界广泛引用,是汉语语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他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自1978年出版以来,再版8次,总发行600多万册,创造了教材界奇迹。其中,第八版由黄伯荣师徒三代共同编纂,被传为佳话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