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增加 16 位元組, 3 年前
categ.org:+230
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这里美和恶、善和不善的定义,是符合肯定即否定这一关系。天下的人明白美的定义,实际上是对美设定了标准,但不论是何种渠道产生的美的标准,主观的还是被动的,在你设定美的同时,等于宣称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不美,就是丑。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3222Nl7lB2cO8cGRfanXYy9bB-d9wRUtdPHX-HWMw2kVcqdf7wYwNutVHCCs4v5PHqVOoUOC2p1FxJq3uediztwf8_EwBGE | 搜狐网.2019-08-31,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更深层次的看待美善这类司空见惯的概念,人们总是单向度的赞美善,打击恶,却不知美背后隐藏了丑,善背后隐藏了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世人恰恰相反,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恶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不信之。
世人对自己的善恶美丑标准深信不疑,但这不符合玄同妙理。赞美善人,抛弃恶人。这是小善,不是大善。所以,老子赞美的是大善大美。 [[ 庄子 ]] 说:“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天地的美才是大美,不居功的玄德才是大善。老子这里赞美的不是世人的小美小善。老子告诉世人,世俗的美与善没有真正摆脱丑与恶。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89acX2tWs0PEyx_cSosxzF2S6EvVzvukwjOBvp-g1c1ok6med5w9nO-xHBnl915uful42Ea5IhSLT_WcDIHINxUinXw | 知乎.2019-06-14[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文章出处==
《老子》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先秦学派代表著作。
==作者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File: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图片来源百度 ]]]
8,9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