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恕

增加 8,27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陈恕</big> '''|-|[[File:6地601.jpg|缩略图|居中|[https://www.qqlqq.com/UploadFiles/common/mingren/660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qqlqq.com/zidian/%E6%81%95.htm 来自乐趣圈]]]|-|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字 号''' :字仲言 '''民 族''' :汉族  '''官 职''' :参知政事,副相  '''出 生 地''' :石城小松(今江西石城县小松镇)  '''出生时间''' :945年 '''去世时间''' :1004年 '''所处时代''' :宋朝 '''主要成就''' :按期完成城防工程,抵御契丹兵|}<p style="text-indent:2em;">''' 陈恕 ''' (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 <ref name="MY1"> [1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482/fefb1IGBnftrRM74RqrvVY5N-iMHu3L8oqMY7u66sAlQGD9csK5s7LqIM6rC4vfLXvnRuSZsr6LQJNhu2hlPMxXNN3pVTPJKAc_oCrTq55OV2mNTO9_BCjMcb6Ky 石城王朝历史名人篇.个人图书馆.2020-308-29] </ref><ref name="MY2"> 陈恕从曾祖父到石城住,到陈恕已四代,其曾祖父并葬在石城,陈恕在石城出生长大,中进士前还在石城任过小吏,为石城第一个进士,石城历史上还建有少师坊纪念陈恕,进士坊第一个就是陈恕,搬到南昌住,是在陈恕中进士为官之后,这些历代县志都是有记载的(连他的曾祖、祖父、父亲的名字都有),这是不容更改的历史事实。不仅陈恕是石城人,其子陈执中也为石城人。《宋史》因为是蒙古人所写,故不太准确。</ref><ref name="MY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482/85b3gasYhoGdO30SEbtEA4ZK5TDqNvFIyzsuCUSJ9ddy0pqyiMSdodRjedKXaZuKQjJuERQwUxJF__6mSnLoL1It9pEuSCF9PQ6oUH2hVL8h 小松镇申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石城党务公开网.2020-09-16]</ref> ,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4] <ref>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陈恕传》:不祥,至正六年(1346年)</ref> 。北宋时期大臣。<br> *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中 [[ 进士 [3] ]<ref name=MY3/> ,任澧州通判。 * 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 * 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 * 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 * 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 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 [[ 宋真宗 ]] 之废朝举哀,追赠 [[ 吏部尚书 ]] ,《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 人物生平 ===== 出仕 ===* 陈恕,字仲言,虔州石城(今属江西)人<ref name=MY2/>,后迁居洪州南昌(今属江西)<ref name=MY1/> 。年轻时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江南平定后,礼部侍郎[[王明]]做洪州知府,陈恕穿着儒生的服饰去见他,王明跟他聊天,感到非常惊奇,所以出资让他赴京会试。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己是洪州人辞官。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世。=== 为官刚正 ===* 后来被召入京师,为右赞善大夫,同判三司勾院,又升为左拾遗,兼任度支判官。与判使[[王仁赡]]在上朝的时候争论本司事务,说得仁赡理屈词穷,被贬官;提升陈恕为度支员外郎,仍担任度支判官。 后来又升为工部郎中、大名府知府。* 当时[[契丹]]人经常侵犯边境,他受皇帝命令增深城隍(护城壕),当时从民间征收物资不太及时,陈恕立刻抓了府中一个强横的人,要斩他,那人的宗族亲属以及其他官员都来求情,那人磕头磕得流血,说次日一定完成任务,否则甘愿受死。陈恕让他带着镣铐游街示众,百姓们都很害怕,没有敢误期的,几天就完成了。正好赶上契丹撤军,改任澶州太守,皇帝又下旨召为河北路营田制置使。太宗告诉他农战之旨,陈恕说:“古代士兵从百姓中来,敌人不侵犯就种地,敌人来就抵抗。现在士兵都是招募来的,一世都靠政府供应,您要突然让他们冬天御敌,春天耕种,若果他们生出什么变故,后悔就来不及了。”太宗说:“你尽管先做着,朕再想想。”陈恕走了几天,果然下诏令士兵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就被搁置了。陕西的几个州,由于以前孟氏苛政,税赋沉重,百姓不断上告,持续了20年,皇帝下诏让当地官员调查,但他们置之不理。转运副使[[张晔]]年少气锐,正好赶上皇帝下诏调查,他在这过程中有些违规举动。陈恕就参奏他擅自修改法律,经调查他所在州一年少上供绢万余匹,张晔被免职。陈恕在殿上奏事,太宗有时没有深查,当面发怒,他就以手板挡脸不断后退,直到大殿墙壁,好像无处容身。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得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像这样的事很多,太宗大多因为他的忠心,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升至礼部郎中,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令他把京师内外的钱粮统计一下报上。陈恕许久不上报,皇帝催促多次,陈恕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真宗很赞许。 == 人物轶事 ==* 三说法:陈晋公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利害,晋公阅之,第为三等,语副使宋太初曰:“吾观上等之说,取利太深,此可行于商贾而不可行于朝廷。下等固灭裂无取。惟取中等之说,公私皆济,吾裁损之,可以经久。”于是为三说法,行之数年,货财流通,公用足而民富实。世言三司使之才,以陈公为称首。后李侍郎谘为使,改其法而茶利浸失,后虽屡变,然非复晋公之旧法也。(《东轩笔录》卷十二。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二)* 不进钱谷数:陈恕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钱谷大数以闻,恕诺而不进。久之,上屡趣之,恕终不进。上命执政诘之,恕曰:“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之充羡,恐生侈心,是以不敢进。”上闻而善之。(《涑水记闻》卷六)* 真盐铁:陈恕长于心计,为盐铁使,厘宿弊,大兴利益,太宗深器之。尝御笔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国老谈苑》卷二)* 以言被称:尚书左丞陈公恕峭直自公,性靡阿顺,总领计司,多历年所。每便坐奏事,太宗皇帝或未深察,必形诮让,公敛裾踧蜡,退至殿壁,负墙而立,若无所容,俟上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或至三四。上察其忠亮,多从其议,当时言称者,公为之首。(《王文正公笔录》。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十六)* 风义之可惜:陈晋公恕知贡举,精选文行之士,黜落极众,省牓才放七十二人,而韩忠宪公亿预在高等。晋公之子楚国公执中,至和中再为相,荐忠宪之孙宗彦为馆职,故翊世事契为重。及楚公薨,忠宪之子维为礼官,谥楚公为荣灵,而谥议之中尤多诋毁。吕内翰溱常叹斯事,以为风义之可惜。(《东轩笔录》卷十三)* 法不可更:太宗任陈恕为三司使,心算详给。人有言茗榷遗利,欲更法者,上以问恕,恕言:“国家用度无所窘匿,恐此法一摇,则三十年不可再定。”上怒,起,入禁中,恕不敢退,久之复坐,方可其议。后马元方主计,遂变前法,迄今三十余年,是非纷然无所归,准如其言焉。(《儒林公议》补遗)* 萧规曹随:陈晋公恕自升朝入三司为判官,既而为盐铁使,又为总计使,洎罢参政,复为三司使,首尾十八年,精于吏事,朝廷藉其才。晚年多病,乞解利权,真宗谕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莱公罢枢密副使归班,晋公即荐以自代。真宗用莱公为三司使,而晋公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莱公入省,检寻晋公前后沿革创立事件,类为方册,及以所出榜示,别用新板题扁,躬至其第,请晋公判押。晋公亦不让,一一与押字既,而莱公拜于庭下而去,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至李谘为三司使,始改茶法,而晋公之规模渐革,向之榜示亦稍稍除削,今则无复有存者矣。(《东轩笔录》卷二。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二) == 史料记载 ==* 《宋史》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重复[[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