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鲁瑞林

增加 9,13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鲁瑞林 | 圖像 = [[File:7427eafd6f8a190ce1b50c.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hinalxnet.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60804/7427eafd6f8a190ce1b50c.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1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军事家 | 知名原因 =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鲁瑞林(Lu Rui Lin)'''(1911-1999), [[ 临夏 ]] 人。1931年11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 [[ 中国工农红军 ]] ,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2月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1955年9月被授予 [[ 少将军衔 ]]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独立自由勋章 ]] 、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 [[ 红星功勋荣誉章 ]] 。曾任 [[ 昆明 ]] 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共 [[ 云南 ]] 省委书记、中共 [[ 贵州 ]] 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7月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 == 简介 =='''鲁瑞林''' 1912年10月生,甘肃临夏人。原名鲁瑞麟。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1931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团十三军特务团战士、十三师一团三连副班长、红军学校政治营学员。1933年起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起任十三师三十八团营长,1935年起任十三师三十九团总支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6月起任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起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8年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凉山工委指挥部书记。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99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 主要经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31年10月参加江西宁都起义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太原,坚持[[太行山]]区持久战,深入敌占区反"[[扫荡]]"、打到敌后方进行反蚕食斗争,开辟、巩固和创建、发展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 率部投入解放大西北战役,展开大规模运动战,诱敌围歼,为解放华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建国初期 率军由[[陇南]]入川接管成都,奉命挺进[[西康]]消灭残匪,稳定边疆局势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十年动乱]]"以来,受中央委派解决贵州问题,调赴广州军区任职。在职离休后,仍忠心耿耿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受邀以军队老前辈的身份,陪同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接见时任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为稳定军队大局而尽心尽力。 == 大事年表 ==1912年10月生,[[甘肃]]临夏人。原名鲁瑞麟。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1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团十三军特务团战士、十三师一团三连副班长、红军学校政治营学员。 1933年起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 1934年起任十三师三十八团营长。 1935年起任十三师三十九团总支委员。参加了长征。 1936年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同年11月起任红三十一军供给部政治委员。 1937年12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组织股股长,1938年起任三八六旅、三八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39年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队长。1939年1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6月起任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2年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5年8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1947年起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8年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政治委员。 1950年至1951年任西康区党委常委,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副书记,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 1952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军区公安部队党委副书记。 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 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凉山工委指挥部书记。  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4年,鲁瑞林回榆中马坡村与老家亲人合影 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 1961年8月至1977年5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副书记(1971年8月起)。其间:1965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云南省体委主任;曾任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8月至1972年9月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5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6月至1972年9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3年9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委会主任。1977年5月至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广州军区顾问。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1999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 主要战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历经赣州、巫廖、新桥战斗以及保卫广昌和兴国等战役;其中"巫廖伏击战"率全连英勇作战,受到上级嘉奖并苏区《红星报》大篇幅报道的宣传。参加长征,历经突破湘江、抢渡乌江、四度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其中曾为搭救伤病员而往返四次过雪山草地;在掩护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撤离类山关的阻击战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身负三处枪伤仍坚持率部作战,英勇顽强,受到军委电令嘉奖。抗日战争时期,历经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等战斗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率部及组织分区武工队、敌工站积极开展斗争,协同兄弟部队歼灭伪军朱怀冰部及其他日伪反动武装逾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历经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北等战役;上党战役中组织指挥"围城打援",为夺取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汾战役中率部从城东攻击,率先与兄弟纵队攻入城内,歼敌两万余人;晋中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消灭国民党阎锡山第七集团军总部、5个军部、8个整师、2个纵队和4个保安团共7万余人;[[太原战役]]中率部与12万余众蒋军大决战,相继攻占南关、东苟村并克取敌驻太原警备司令部、太原绥靖公署。建国初期,率部入川进驻成都,担负接管和警备城市军务;奉命领军挺进[[西康]],剿灭西南地区匪患,摧毁民族封建势力,负责组建西康军区和西康人民政府。 == 主要著述 == '''鲁瑞林'''的战斗经历,多有编入《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八路军战史》、《第二野战军战史》、《将星之路》、《遍地都是红旗》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人员通讯录》等军史书籍或地方史料;鲁瑞林从军队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先后撰写了《从马夫到将军》和《西南三十年》两部长篇革命回忆录。 == 人物评价 ==主要评价:鲁瑞林同志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干、卓越的战略战术才华和杰出的组织作战能力,被誉为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中的"不败将军"之一。 1955年,本应授予中将军衔的鲁瑞林同志却因所谓"临夏事件"的影响,仅被授为行政6级少将军衔,全军少将中仅其为低授(军衔)高评(行政)定级;后经中央查清事实真相,其胸襟坦荡、忍辱负重的高风亮节得到中央首肯,决定给予鲁瑞林同志享受中将级有关待遇,其亦为全军唯一享受中将待遇的少将级将军。 '''鲁瑞林'''同志在其近20年的战斗生涯中,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身经百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树了不朽功勋。 '''鲁瑞林'''同志在其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一向遵守党的纪律,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一生服从党的安排;一贯忠于党、忠于军队、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共产党的高级军事家,是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61,4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