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叔虞

增加 322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争议
==='''剪桐封弟'''===
关于 [[ 叔虞 ]] 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叶封弟”一事最早见于《 [[ 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重言 ]] 》。当时 [[ 唐国 ]] 发生内乱, [[ 叔虞 ]] 的叔父 [[ 周公旦 ]] 率军消灭 [[ 唐国 ]] 。有一天, [[ 周成王 ]] [[ 叔虞 ]] 闲居时,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 [[ 叔虞 ]] 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 [[ 叔虞 ]] 很高兴,把此事告诉 [[ 周公旦 ]] [[ 周公旦 ]] [[ 周成王 ]] 请示说:“ [[ 天子 ]] 您分封 [[ 叔虞 ]] 吧?” [[ 周成王 ]] 说。“我是跟 [[ 叔虞 ]] 开玩笑呢。” [[ 周公旦 ]] 回答说:“我听说过, [[ 天子 ]] 没有开玩笑的话。 [[ 天子 ]] 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人就颂扬。” [[ 周成王 ]] 于是将 [[ 叔虞 ]] 封在 [[ 唐地 ]] [[ 叔虞 ]] 之子 [[ ]] [[ 燮父 ]] )继位后,改国号为“ [[ ]] ”)。 [22-23] (而《 [[ 史记·晋世家 ]] 》则记载, [[ 周成王 ]] [[ 叔虞 ]] 开玩笑,以梧桐叶削成圭玉形状交给 [[ 叔虞 ]] ,说将此封给你。当时一个叫佚的史官请求 [[ 周成王 ]] 选择一个好日子封 [[ 叔虞 ]] 为诸侯。 [[ 周成王 ]] 说:“我只不过跟他开个玩笑而已。” [[ 史佚 ]] 说:“ [[ 天子 ]] 说话不能开玩笑。只要发话,史官就要记载下来,用礼仪完成它,奏乐章歌唱它。”, [[ 周成王 ]] 便将 [[ 唐地 ]] 封给 [[ 叔虞 ]] 。)
[[ 史记·晋世家 ]] 》与《 [[ 吕氏春秋·重言 ]] 》所记载 [[ 叔虞 ]] 母亲因梦得子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有可能如 [[ 司马迁 ]] 所记。而桐叶封弟则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张颔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是 [[ 翦唐 ]] 之误。若依此说, [[ 周成王 ]] 在翦除旧 [[ 唐国 ]] 之后,将其弟 [[ 叔虞 ]] 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
==='''唐地所在'''===
关于 [[ 叔虞 ]] 所封的 [[ 唐地 ]] 究竟在何地,历来都有争议。 [[ 商周 ]] 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但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 [[ 山西 ]] 境内,但究竟是在 [[ 太原 ]] 一带还是在 [[ 晋南 ]] [[ 翼城 ]] [[ 绛县 ]] 一带却争论上千年。《 [[ 左传·昭公元年 ]]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ref>[http://www.guoxue.com/book/cqzz/0010.htm 《左传·昭公元年》],国学网</ref> [[ 杜预 ]] 认为 [[ 大夏 ]] 在今 [[ 太原市 ]] [[ 服虔 ]] 则认为 [[ 大夏 ]] [[ 汾浍 ]] 之间,即今 [[ 山西 ]][[ 翼城 ]] [[ 隰县 ]] [[ 吉县 ]] 一带。 [[ 顾炎武 ]] [[ 日知录·卷三十一 ]] 》说 [[ 唐叔 ]] 封于翼,即今 [[ 翼城县 ]] 。近人 [[ 杨伯峻 ]] 认为:“ [[ 唐叔 ]] 之子 [[ 燮父 ]] 改唐为晋,即今之 [[ 太原市 ]] 。四世至成侯,南徙 [[ 曲沃 ]] ,今 [[ 山西省 ]][[ 闻喜县 ]] 东。又五世至 [[ 穆侯 ]] ,复迁于绛,绛即翼”。《 [[ 史记正义 ]] 》两处引《 [[ 括地志 ]] 》,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 [[ 太原 ]] ,一在 [[ 晋南 ]][[ 翼城 ]] 一带。
=='''后世纪念'''==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