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明王陵

增加 10,20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东明王陵22.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31c000001d6b023C6B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
[[File:东明王陵22.jpg|thumb|right| [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31c000001d6b023C6B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77005-264773523.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东明王陵]]位于[[朝鲜]]首都[[平壤]]力浦区域的龙山里,是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的建国始祖东明王[[朱蒙]]的陵墓<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566a6f01011s7v.html 东明王陵] </ref>。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当时的高句丽人崇拜建国始祖“东明王”,把他视为神,死后为他修筑了宏伟坚固的陵墓,诚心祭祀他。

东明王陵本来位于“国内城”,即今日中国[[吉林]]省的集安市。[[高句丽]]建国之后,高句丽国力日益强盛,不断向南方扩大领土。公元427年把首都迁移到平壤市时,原葬于国内城的东明王陵也迁葬于平壤。

由于北朝鲜政府国实行朝鲜民族文化遗产保存政策,在1993年5月改建此陵。

中文名:东明王陵

外文名:Tomb of King Tongmyong

位 置:平壤中心25公里的力浦区龙山里

修建时间:建于5世纪初

改建时间:1993年5月14日

面 积:220多公顷

组 成:王陵区、定陵寺区和臣陵区

==简介==

坐落于西距平壤中心25公里的力浦区龙山里。建于5世纪初,高句丽迁都于平壤时移葬于此地。

东明王陵于1993年5月14日,在[[高朱梦]](东明王之本名)诞辰2,291周年之际改建。

王陵展现了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强盛大国的古老风采。占地面积为220多公顷,由王陵区、定东明王陵陵寺区和臣陵区组成。

王陵区有东明王陵改建碑、陵门、陵墓、文武官石雕和陵堂等。陵墓是基石筑成的台基上堆土而成的。台基一面长32米,陵墓总高11.5米。陵堂里有壁画,在9个墙壁,描写了22个题材。定陵寺区以8角7层石塔为中心,由重门、普光殿、龙和殿、极乐殿组成。8角7层石塔位于由回廊围着的院子正中。

王陵西400米的地方有一片珍珠莲池,是建造东明王陵时为点缀周围景色而兴建的人工湖。

==建筑==

现时的“东明王陵区”由“王陵”、“定陵寺”、“东明王陵改建纪念碑”和周边的“游园地”构成,占地面积达220平方公顷。

1.整个“王陵区”可以分为“陵门区”、“祭堂区”和“墓区”。
2.陵门前院右侧立着“东明王陵改建纪念碑”。门内是“祭堂区”,左侧祭堂由前厅、走廊、祭室组成。祭堂墙上有有关高朱蒙诞生、宣布高句丽国成立、高句丽 的风俗、尚武风气、高朱蒙出征、高句丽军事威仪等20多个题材的近30幅壁画。祭堂生动地表现了高句丽的建国史和它的威仪。
3. 祭堂区右侧有高丽明宗23年(公元1193年)刻上了高丽的著名诗人:李奎先生写的“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碑”和李朝世宗14年(公元1432年)立的“高句丽始祖东明王记绩碑”。这些碑较详细记述了与“东明王”的诞生、活动和逝世有关的内容及其年代。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记绩碑上记述了如下内容∶“解慕漱之子朱蒙南下,在卒本建立高句丽国,制定官职。”当时他22岁,时为距建此碑1708年前。可见高句丽建国是公元前277年。
4. 经过“祭堂区”,拾级而登就是“墓区”,一眼望得见富有古典美的高句丽文武官雕像等各种“石雕”和雄伟的“王陵”。“王陵”外形为四角形,往上渐窄,呈去头的四棱锥,坟顶为圆形。用大石块筑“基坛”,上面筑了高硕的坟山。“基坛”一边长32米,高11.5米。
5.陵前有球形石垫上的石制祭桌,左右立着象征高句丽人勇敢性的石虎。“王陵”前左右拐角处有“望柱石”和“石灯”。

定陵寺:“定陵寺”是在迁葬时建立,改建时复原,有“中门”、“塔”、“普光殿”、“极乐殿”和“龙华殿”。回廊环绕,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

==东明王朱蒙==

朱蒙,又称东明、邹华、众解等,生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北夫余人,朱蒙本是北夫余的一位王子,其母叫柳花,传说是河伯的女儿,后为夫余王的婢女。

关于朱蒙降世,许多史料都有神话般的记述。一日,柳花“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后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厌恶大卵,先后把它丢给狗和猪,狗猪不吃;又把它扔在路上,“牛马避之”;抛在荒野,群鸟又以羽毛呵护。夫余王又用刀割,“不能破”。无奈,只好还给了柳花。柳花把它放在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这个男儿,便是朱蒙。这则似乎荒诞的神话,实际上反映了高句丽人对日神的崇拜。

朱蒙幼时便善于狩猎,“年甫七岁,岿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射技本领。朱蒙一词,便是夫余语言的音译,意即善射。夫余王有七子,常和朱蒙在一起游戏,此试射技高低。然而他们的技能全不如朱蒙,朱蒙因此遭到嫉恨。长子带素认为“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求夫余王除掉他,免生后患。
朱蒙庶出,故而得到了“非人所生”的歧视。夫余王未听带素之言,但却给了朱蒙一个微贱的活计,让他喂马。朱蒙很有心计,特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把一些笨马喂肥。国王不察,挑选肥马自乘,瘦马给了朱蒙。

一次,国王举行田猎,有意刁难善射的朱蒙,仅仅给了他一支箭矢,朱蒙箭矢虽少,射获却多,于是又引起了诸位王子和大臣的嫉恨,预谋杀害他。其母柳花暗中得知此事,偷偷地告诉了朱蒙,劝他快些逃走,并鼓励他说: “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与其迟留受苦,不若远适而有为。”朱蒙听了母亲的话,遂与夫余人乌伊、摩离、陕父三人逃出北夫余,向东南奔走。

途中,一条大水横阻了去路,追兵在后,“浴济无梁”,朱蒙于是向水神祷告,说:“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是鱼鳖并出,搭起了一座浮桥,朱蒙过河后,鱼鳖突然消失,追兵无法渡过河去,只好作罢。鱼鳖浮桥,显系神话,却反映了高句丽人信奉水神的宗教观念。朱蒙所渡的大河,名叫淹滞水,又作掩施水、奄利水等,即今流经吉辽两省的浑江。

过河后,朱蒙和乌伊等三人来到一处毛屯谷的地方(今桓仁境内),遇见了穿戴不同的三人,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纳衣,一人穿水藻衣,这三人可能代表着当地不同经济形态的三个部落,麻衣者应以农耕为主,纳衣者应以狩猎为主,水藻衣者应以渔业为主。朱蒙得此三人,非常高兴,分另赐姓克氏、仲室氏、少室氏,并说“我方承景命,欲启之基,而遇此三贤,岂非天赐乎!”于是根据三人特长,“各任以事”

朱蒙又率领大家前行,来到卒本川(今桓仁下古城子),见此地“土壤肥美,山河险固”,于是准备立都,但未急于修建宫室,只在沸流水(今富尔江)旁结庐而居,国号高句丽。关于朱蒙建国之地,《魏书》等史籍作纥升骨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纥升骨城即今桓仁五女山城,它与卒本城(桓仁下古城子)都是高句丽早期城址,两者均是高句丽创国初期的都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于平地上的卒本城,战时则居于高山之巅的纥升骨城。

朱蒙建国当年,“四方闻之,来附者众”。为了巩固政权,朱蒙对周边民族和部落开始征伐。首先,攘斥了邻近的靺鞨部落,靺鞨退缩畏服,不敢进犯。一天,朱蒙忽见沸流水中有菜叶随波漂下,猜知上流肯定有人,于是假作狩猎,前去寻找,果然找到了沸流国。沸流国国王松让出来相见,对朱蒙说:“寡人居处偏僻之地,不曾见过君子,今日邂逅,不亦幸乎?但不知你从哪来此?”朱蒙回答说:“我是天帝之子,现在纥骨升城立都。”松让欺他“立都日浅”,打算把高句丽纳为属下的附庸之国。朱蒙非常气愤,两人争辩不已,于是进行射技较量,来决胜负,松让最终不敌朱蒙,只好认输。次年六月,“松让以国来降”,被封为多勿候。朱蒙建国第六年十月,派遣乌伊、扶芬奴率兵北伐,攻打太白山东南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十四年十一月,又命扶尉伐北沃沮,“灭之,以其地为城邑”。通过一系列征讨,朱蒙政权不仅行到了初步稳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为高句丽日后势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朱蒙建国之初,未建宫室,待到国力稍强,便开始了营建。朱蒙三年春三月,“黄龙见于鹘岭”,秋七月,青赤色的祥云又“见鹘岭南”,受此瑞兆的暗示,次年七月,“营作城郭宫室”,这座城郭,便是纥升骨城。

朱蒙十四年,其母柳花在夫余逝世。夫余王金蛙以太后礼安葬,又立神庙祭祀。十月,朱蒙遣使出访夫余,馈赠方物,报答夫余王的恩德。

朱蒙在夫余时,曾聚礼氏女为妻,生一子,名类利,后为高句丽第二代王。到卒本后,又娶一妻,生二子,名沸流、温祚,后南下建百济国,皆在作为。

[[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朱蒙逝世于卒本东岗,葬龙山,时年40岁。朱蒙死后,高句丽人在卒本川立庙祭祀,号始祖庙或东明王庙,后来的国王继位后,大多前去拜谒。

==视频==

东明王陵(这里是朝鲜系列)

{{#iDisplay:c3074nxdajv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718 世界地理類志]]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