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田清

增加 4,6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和田清 | 外文名 =| 图像 = [[File: u= u=1735361957,3957872271&fm=26&gp=0.jpg |缩略图|center|[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735361957,3957872271&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twword.com/wiki/%E9%90%A7%E4%BB%8B%E5%81%BF%E6%90%B4%EE%82%A2%E6%82%8F]]]| 图像说明 =王明贞|center| 出生日期 = 1890年| 逝世日期 =1963年| 出生地点 =| 国籍 = 日本| 职业 =教授}}==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 和田清(1890~1963)是 日本大正- 昭和时代著名的东洋史家,东京文献学派第二代领袖之一,文学博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他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15日生于神奈川县高座郡鹤岭村(现茅崎市)一个有钱有势的富农家庭,早年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旧制)学习。一高是日本近代最早接受中国清代留学生的名校之一,曾培养出的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经济界名人上千。日本内阁总理加藤高明、若槻礼次郎、広田弘毅、近卫文麿、平沼骐一郎、芦田均、鸠山一郎、岸信介、福田赳夫等人皆出自一高,毕业于一高的日本内阁部长已达100余人。仅日本历史学界便有箕作元八、白鸟库吉、三上参次、辻善之助、池内宏、今井登志喜、中村荣孝、石田干之助、村川坚太郎、江口朴郎、堀米庸三、榎一雄、直木孝次郎、土田直镇、今井清著名学者毕业于一高。因此,和田清在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时任一高史学教师的箭内亘,对和田清日后研究东洋史影响较大。一高毕业后,和田清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史学科学习,师从白鸟库吉、市村瓒次郎等人习东洋史,同时受教于箭内亘、池内宏等师。和田清后来撰著的名作《东亚史研究•蒙古篇》,便是在听了箭内亘、池内宏俩教授讲授的明代蒙古史课题后激起兴趣而日后深入研究的成果。学习期间,因成绩优异,深获白鸟师赏识。1915年完成《明初的蒙古经略》论文,于东帝大文科大学史学科东洋史学专修科毕业,随后进入该校大学院深造。毕业后成为中央大学预科讲师及东京帝国大学讲师。不久,白鸟师邀他进入其主持的“满州及朝鲜历史地理调査室”工作,负责“满州历史地理”的基础研究。1924年,和田清到欧美和中国游学2年,回国后于1927年成为东京帝国大学的副教授 ,1933年(昭和8年)升任教授。1939年以此前撰写发表的“明初的满洲经略”学术论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同时,在东洋文库全力对满州语、蒙古语的资料进行和收集整理,后担任东洋文库的专职理事。1945年日本战败后仍担任东京大学教授。日本“东方学会”1947年设立时任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1951年退休后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同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后转任日本大学教授。从1959年开始健康状态每况愈下,1961年在日本大学卸任,1963年(昭和38)6月22日去世,享年72岁,葬于故乡墓地。死后被授予从三位勋二等。</p>== 个人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自20世纪20年代白鸟库吉和市村瓒次郎相继于东帝大教职退休后,东帝大文学部东洋史学科从“白鸟•市村体制”向“池内、加藤、和田体制”移行,池内宏、和田清、加藤繁成为史学科领军人物,由此造就了“东京文献学派”的繁荣兴盛。由于 和田清博士长期担任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 培养 大量杰出的史学人才 ,驰名于世者有松田寿男、前嶋信次、野原四郎、铃木俊、江上波夫、増井经夫、三上次男、周藤吉之、日野开三郎、旗田巍、镰田重雄、山本达郎、田坂兴道、榎一雄、矢沢利彦、山根幸夫、神田信夫等人,皆为日本现代东洋史学界大家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1899~1982)1935年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深造,导师为 和田清博士 。蒙古史和满学 家金启孮(1918~2004年,满族,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曾任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大学教授)1940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受教于和田清、三上次男等师。同时,由于和田清博士 期研究 満蒙史、中国 地方自 治史及明史 的研究 且开拓创新成果斐然,故 被日本学 界誉为日本现代研究中国满蒙史 第一人。</p>== 影响==<p style="text-indent:2em;">和田清博士者著述丰硕,影响较大,他的代表作《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东亚史论薮》、《中国史概说》、《东洋史》、《东亚史研究•满州篇》 《东亚史研究•蒙古篇》等, 在日本东洋 学界名高 时,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p>
4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