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芳远

增加 23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big> 早年英勇</big><br>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十六日,李芳远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私邸 (咸兴本宫),母亲是神懿王后韩氏。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培养起了英果聪毅的性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李芳远高中当时高丽的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中国辽东。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李成桂果断在威化岛回军,李芳远当时为典礼正郎,保护其母韩氏、庶母康氏、七弟李芳蕃、八弟李芳硕以及三个妹妹逃亡。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也是出力最大。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恭让王自感李成桂实力日大,为求自保,与郑梦周商议密谋反对李成桂。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善竹桥)刺杀了高丽大贤郑梦周,枭首于市,抄没其家。李芳远继位后,又因郑梦周忠义,重新追封其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议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学兼艺文春秋馆事、益阳府院君",入祀孔庙。李成桂即位建国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随贡使前往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路过北平时与明燕王朱棣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
<big> 夺位政变</big><br>
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李芳远尤过之,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硕为世子。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二十六日,李芳远发动政变时,[[李成桂]]正在病中。李芳远的府邸在汉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宫西门迎秋门附近。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郑道传的家宅号为叫百子千孙堂,在汉城寿进坊。那时郑道传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硕的丈人沈孝生进行欢谈,乱兵杀进门来,遭受意外袭击一同身亡。掌握政权的李芳远对郑道传非常仇恨,将他的住所没收改成宫中饲养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个儿子抚安大君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 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又称"戊寅靖社"。太祖李成桂被迫承认既成事实,册立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永安君李芳果为世子,次月传位于李芳果。
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儿子李芳藩、李芳硕之后,李成桂患了一种象火一样堵塞喉咙说不出话的疾病。定宗李芳果不喜欢散发着血腥味的汉城,建文元年(1399年),李芳果以参拜神懿王后韩氏的陵墓为由,前往开京,就在开城寿昌宫定居。当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宫。
<big> 巩固王权</big><br>
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远又与四兄李芳干,为了争夺继承权而争斗,李芳远再度获胜,流放了四兄,被称为"第二次王子之乱"。 经过两次王子之乱,李芳远被册封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李芳远极其反感,"常郁郁不乐,游幸稍数"。
建文三年(1401年),李芳远继承朝鲜国王。六月,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六月十二日,李芳远率百官至汉城宣义门外迎接明朝廷使臣。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太宗李芳远遣使前来明朝朝贡。同年四月,再次派遣臣子李贵龄入贡,李芳远上父亲李成桂有疾,需要龙脑、沈香、苏合、香油等物,并请求与明朝互市。明成祖嘉奖李芳远熟悉中国的礼节,赐给他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等物。 李芳远改革地方上的行政区划制度,撤去高丽时期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等级别,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
永乐十三年(1415年)李芳远改革朝鲜军制,将军队分为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李芳远还主持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续集详节》、《璇源录》等大型的书籍。
<big> 禅位去世</big><br>
太宗李芳远有嫡子四人,分别是长子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补、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世宗李裪并不是继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应该是当时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 。但后来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芳远却废掉了世子李褆,改立了世宗李裪 。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禅位于世宗。十一月,上尊号"圣德神功大王"。禅位之后的李芳远仍然在朝政上占有一席之地,永乐十七年(1419年)五月,世宗李裪在其父李芳远的建议与指导下,对日本发动清除对马岛倭寇的战争。同年九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鲜肃宗为李芳远加上谥号"睿哲成烈"。清同治十年(1871年),朝鲜高宗追上尊号"建天体极大正启佑"。葬于献陵 (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
== '''为政举措''' ==
<big> 政治</big><br>
李芳远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
永乐元年(1403年)改革行政区划,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
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
<big> 军事</big><br>
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远废除高丽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设立"鹰扬卫"和"别侍卫"。 永乐十三年(1415年)改革军制,设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
永乐十七年(1419年)五月,在李芳远的建议和指导下,朝鲜世宗发动己亥东征清除对马岛的倭寇。 九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此次东征朝鲜击毙700名,逮捕110名倭寇,并释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国人。朝鲜方面则有180人阵亡。正统八年(1443年),《癸亥条约》签订。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
<big> 文化</big><br>
李芳远在位期间,还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 《续集详节》、《璇源录》等书籍。
<big> 经济</big><br>
李芳远在位期间,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没收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颁布《功臣田传给法》。
<big> 社会</big><br>
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朝鲜宣布实行号牌法。国家规定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带一种号牌,上书姓名、住址、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有不戴或伪造、遗失、借用者,要受处罚。两班贵族的号牌用象牙或鹿角制成,平民的则用杂木。
永乐五年(1407年)起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加强统治和保证对国家的负担得以实现。朝鲜实行奴婢辩正,把高丽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
李氏朝鲜的创立并非太祖大王李成桂一人之功﹐其五子李芳远功不可没。李芳远为李成桂第一位王后神懿王后韩氏所出﹐字遗德。太祖大王诸子在李朝开国时期几乎都碌碌无为﹐只有李芳远长期活跃其中﹐协助乃父运筹帷幄﹑谋夺王氏之天下。在郑梦周事件当中﹐李芳远当机立断以私兵杀害郑梦周等反对派﹐而在日后的劝进活动时又数李芳远最为活跃﹐李芳远一力承当了李成桂不便出头的事务﹐所谓"今日之事功在一人"的说法﹐那个人指的就是李芳远。
== '''家族成员''' ==
<big> 后妃</big><br> <small> 王妃</small><br>
彰德昭烈元敬王后闵氏(1365年-1420年,55岁),本贯骊兴(骊兴闵氏自此为朝鲜望族,五百年间出了多位王后) ,太祖建国时,受封为靖宁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贞嫔,太宗即位后升为静妃。祖父闵抃;外祖宋璇;父亲闵霁(1339年-1408年,69岁)官至门下左政丞,封骊兴府院君,谥号文度。元敬王后个性刚烈善妒,太宗一度有废后的念头。
<small> 后宫</small><br>
虽然元敬王后个性善妒,但太宗却是朝鲜王朝中后宫最多的君王,由于朝鲜王朝早期的制度并不统一,一些嫔妃的封号才会有2种,一般资料上的封号是后来为了统一才改的。另外还有几位没有册封的宫人,由于资料不齐的缘故并无详细资料。
孝嫔金氏(효빈 김씨,?-1454年),原为淑恭宫主。<br> 
宫人崔氏
宫人安氏
<big> 子嗣</big><br>
元敬王后在让宁大君之前已生育三名王子,但都出生未久即夭折,所以并未列入排序,《璇源系谱》中也没有记载。
王子(1389年)(未序齿,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谱》无记载。<br> 
益宁君李袳(1422年-1464年,42岁)(庶八子,善嫔安氏出),元配朴氏(生父云峰人朴从智)。<br> 
王子(后宫高氏出),《璇源系谱》无记载。<br> 
<big> 女儿</big><br>  <br>
贞顺公主(정순공주,1385-1460,75岁)(嫡长女,元敬王后出),丈夫清平府院君李伯刚。<br> 
庆贞公主(경정공주,1387-1455,68岁)(嫡二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平壤府院君赵大临。首尔中区小公洞的命名与她有关。<br> 
淑谨翁主(?-1450)(庶十二女,信嫔辛氏出),丈夫花川君权恭。<br> 
淑顺翁主(庶十三女,德淑翁主李氏出),丈夫坡原尉(坡原君)尹泙,生母为李氏。<br> 
<big> 后代</big><br>
韩国战后第一任总统李承晚自称是朝鲜王族的旁系后裔(朝鲜太宗李芳远长子让宁大君第十六世孙)。
== '''艺术形象''' ==
1,2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