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昌濬

增加 1,24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先后担任甘肃布政使、署理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太保。
* 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杨昌濬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杨昌濬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
* 著有《平浙经略》、《平定关陇纪略》、《学海堂课艺》、《五好山房诗稿》等。
==基本信息 ==
{|
[[File:2gxoysc2ebo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缩略图|右|[http://wwwfile.fox2008lishi7.cn/d/filecom/imgimage/22li/2gxoysc2ebo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 原图链接][http://www.fox2008yanchengdj.cn/Articlecom/Listrenwu/49265125.html 来自 中学生读书网历史记]]]
|-
[[File: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缩略图|右|[http://file.lishi7.com/image/li/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 原图链接] [http://www.yanchengdj.com/renwu/5125.html 来自历史记]]]| 姓名     裴叔业 杨昌濬   
---------------------------------------------------------------------------------
|-
| 字号    字 叔业 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      
---------------------------------------------------------------------------------
|-
| 民族 别称      鲜卑 [[杨昌浚]]      
---------------------------------------------------------------------------------
|-
| 官职 民族      征南将军、豫州刺史(魏) 汉     
---------------------------------------------------------------------------------
|-
| 爵位 官职      武昌县伯(齐)→兰陵郡公(魏) 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
|-
| 追赠     开府仪同三司(魏) 太子太傅.      
---------------------------------------------------------------------------------
|-
| 谥号 出生地      忠武(魏)     湖南湘乡
---------------------------------------------------------------------------------
|-
| 出生 时间    1825年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
|-
| 出生 去世 时间    438 1897    
---------------------------------------------------------------------------------
|-
| 去世 所处 代   清朝   500年  
---------------------------------------------------------------------------------
|-
| 所处时代 主要作品   南北朝 《平浙经略》、《平定关陇纪略》    
---------------------------------------------------------------------------------
|-
| 主要成就   屡破北魏 平定太平军,随左宗棠收复新疆,抗法保台     
---------------------------------------------------------------------------------
|}
==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时期===* 道光五年(1825年)农历九月初九,杨昌濬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村居委会)。他自幼家贫如洗,其父亲杨仲明是当地乡村里的普通手工艺人。道光十五年(1935年),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杨昌濬往左氏芭蕉山馆拜著名的湘军将领罗泽南为师,学习程朱理学和武艺。咸丰元年(1851年),他考中生员。*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他跟随 [[ 罗泽南 ]] 在籍组织团练。咸丰四年(1852年)夏天,他跟随罗泽南转战湖北;十月,罗泽南率湘军所部攻太平军于田家镇对岸半壁山,杨昌濬逞勇先登,罗部接连攻下广济、黄梅,杨昌濬因为几次战役功劳都很大被提拔为训导(县学教官副职)。 [1] 后来他又跟随湘军出征江西、安徽的太平军,在枫树岭与太平军大战,连续攻下德兴等地,又在高沙大战,下攻下婺源,多次建立功勋,被迁为知县。 [2] 咸丰六年(1856年) <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从征赣、皖 战枫树岭,下德兴,战高沙,下婺源,频有功,迁知县。</ref>咸丰六年(1856年),他 与刘蓉在家乡办理团防,被提升为教授(府学教官);就在这一年,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进入左幕===* 咸丰十年(1860年)五六月间,左宗棠在长沙金盆岭编练“楚军”,杨昌濬以三个月为期应邀入幕;八月,他跟随“楚军”取道醴陵进入江西;十月,杨昌濬与总理营务的 [[ 王开化 ]] 率领四营在赣东北的枫树岭大败太平军;十一月,杨昌濬率亲兵营攻陷德兴、婺源,遂迁知县,加同知衔。*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为牵制太平军,缩小太平军的控制范围,配合湘军对天京的作战,清廷命左宗棠 为浙江巡抚后率领“楚军”全部8000人进入浙江地区,与太平军侍王 [[ 李世贤 ]] 的20万人马作战。 [3] 三月 <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同治元年,从左宗棠入浙,规江山 与刘典、刘璈分三路 攻石门 花园港 他们越过河流 破寇卡数重。 花园港 之内 忽然北风刮起 纵火燔其棚 会天 如注 清军的火箭失去了作用 止。其秋,规龙游 枪炮也无法点燃,所以不得已撤退;其后左宗棠部其余军队进攻江山,杨 昌濬 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 御寇莲塘 ,破 垒七座 之;又败之孟塘,寇逸。李世贤闻警 终因太平军奋力坚守 遣悍党赴救 未能得逞。五月 中路寇方攻刘培元营 左宗棠因为杨 昌濬 性情恬裕 自山下击 屡辞保荐 寇大溃 廉明笃实,晓畅戎机推荐他为浙江省道员衔;七 迁知衢州府。</ref>三 月, 左宗棠 龙游(今并 石门花园港,他们越过河流进 浙江省衢县、金华县) 花园港之内,忽然北风刮起,大雨如注 杨昌濬率 在莲塘、孟塘等地击溃太平军。李世贤因为龙游告急 的火箭失去了作用 分兵三路赴援 枪炮也无法点燃 中路 所以不得已撤退;其后左宗棠部其余军队进 取了清军刘培元的大营 江山 ,杨昌濬 依靠高山的地形向下 与刘典、[[刘璈]]分三路 石门 中路的 垒七座,终因 太平军 奋力坚守,未能得逞 月,左宗棠 经过与李世贤的反复争夺 因为杨昌濬性情恬裕,屡辞保荐,廉明笃实 终于占领皖 晓畅戎机推荐他为 边境的衢州府 江省道员衔;七月 命杨昌濬为衢州府知府。同年十月,天京 左宗棠攻龙游 (今 并入浙 苏南京市 省衢县、金华县 告急 李世贤派李尚扬 杨昌濬率军在莲塘 李遇茂、刘政宏 孟塘 扼守汤溪(今并入浙江金华县)、 地击溃太平军。李世贤因为 龙游 、兰溪 告急 自率一军回 分兵三路赴 天京。镇压叛乱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 中路攻取了 清军 攻陷汤溪。龙游 刘培元 太平后期清军镇压太平军 大营,杨昌濬依靠高山的地 后期清军镇压 向下攻击,击破中路的 太平军 形势军因腹背受敌 。九月,左宗棠经过与李世贤的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皖浙边境的衢州府 弃城往东跑。 杨昌濬 等蹑踪追至汤溪 为衢州府知府。同年十月 与清军蒋益澧部内外夹击 天京(今江苏南京市)告急 再次击败太平军; 李世贤派[[4李尚扬] 九月,清廷授杨昌濬为 ]、[[李遇茂]]、[[刘政宏]]等扼守汤溪(今并入 浙江 粮储道;十一月,与蒋益澧 金华县)、龙游 黄少春等合兵共 兰溪,自率 万三千余人进攻余杭西北;十二月初三 军回援天京。=== 镇压叛乱 ===*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 杨昌濬进 清军 杭州北门,两军激战 陷汤溪 这时,雨雪兼旬, 龙游的 太平军 坚守不动 因腹背受敌,弃城往东跑 二十五日,天气放晴, 杨昌濬等 连破余杭五卡。第二天 蹑踪追至汤溪 再攻余杭北十里的林 堰(康王王海洋驻地) 军蒋益澧部内外夹击 中伏 再次击 退。 [5] 同治三年(1864年)二 太平军;九 二十五日 清廷授 杨昌濬 率军破杭州、余杭,加按察使衔 为浙江粮储道 十一 月, 左宗棠入驻杭州,杨 与[[蒋益澧]]、[[黄少春]]等合兵共一万三千余人进攻余杭西北;十二月初三,杨 昌濬 奉命督清军 进攻杭州 攻占湖州府(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武康县城(今并入浙江德清县);然后分兵进驻三桥埠 两军激战。这时,雨雪兼旬 与湖州南路清 太平 连成一气; 坚守不动。二十 湖州太平军往逃至泗安、梅溪 天气放晴 ,杨昌濬 由牌头进桐岭进行阻截;六月 等连破余杭五卡。第二天 再攻余杭 攻安吉受挫;七月 十里的林清堰(康王王海洋驻地) 安吉太平军弃 中伏败退。<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城拔,授粮储道。与蒋益澧合兵万三千战馀杭 城西 寇益浚壕树垒拒师。 昌濬 率各营由吉安、孝丰(今并入浙江安吉县)追至安徽宁国县境 攻北门,寇出战 与刘璈部合 会诸军 太平军 之,寇却,昌濬连夷五卡。次日,攻林清塘 抓获太平军七千余人; 去城北 二月 授浙江盐运使 汪海洋老巢也 旋升浙江按察使 昌濬觇寇垒阻水,虑日暮为寇乘,乃退师 </ref>* 同治 (1865 (1864 年) 二十五日 左宗棠上奏朝廷,称 杨昌濬 在镇压太平 的过程中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 破杭州、余杭 功劳卓著。朝廷能否对其恩赏,请求朝廷恩准将杨昌濬从浙江 按察使 提升为加布政使衔 衔;三月,左宗棠入驻杭州 并赏给 杨昌濬 以下三代二品官衔的封赏 奉命督清军北上 以示优异。同治五年(1866年 攻占湖州府(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 二月,左宗棠督军前往福建,清廷命杨昌濬为 武康县城(今并入 浙江 布政使,负责处理浙江善 德清县);然 事宜。同治八年十二月 分兵进驻三桥埠 与湖州南路 廷又命杨昌濬为署理浙江巡抚 军连成一气;五月 为官浙江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 湖州太平军往逃至泗安、梅溪 ,杨昌濬 正式担任浙江巡抚一职。经历多年战争摧残后的浙江百废待举 由牌头进桐岭进行阻截;六月 杨昌濬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 北攻安吉受挫;七月 兴修水利 安吉太平军弃城西走 发展农桑。 杨昌濬 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 率各营由吉安、孝丰(今并入浙江安吉县)追至安徽宁国县境 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 与[[刘璈]]部合击太平军 漫道棠阴继白苏”。“天津教案”发生后 抓获太平军七千余人;十二月,授浙江盐运使 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 旋升浙江按察使 * 同治 (1871 (1865 年) 月, 左宗棠上奏朝廷,称 杨昌濬 亲自前往往宁波、 压太平军的过程中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 巡视海口,筹办防务 功劳卓著 他上奏清 说:“我们想要自强的办法 能否对其恩赏 最好学习西洋人的军事技艺,学习他们 请求朝廷恩准将杨昌濬从浙江按察使提升为加布政使衔,并赏给杨昌濬以下三代二品官衔 长处 封赏,以示优异 * 同治 十三 (1874 (1866 年) 十一 初四日 他又就海防问题上折 左宗棠督军前往福建 清廷命杨昌濬 日本侵台 浙江布政使,负责处理浙江善后 件虽已了结,但难保日本以后不会借故向我国挑衅 宜。同治八年十二月 所以 清廷又命杨昌濬 了抵御外辱的长远打算 署理浙江巡抚。=== 为官浙江 ===* 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 必须要依靠备 杨昌濬正式担任浙江巡抚一职。经历多年 进行坚守。即使是保持如今 争摧残后 和局 浙江百废待举 也要有所准备 杨昌濬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 又称:“外国的军事虽然强大 兴修水利 如果我们的百姓齐心协力 发展农桑。杨昌濬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 他们也不敢在众怒之下公然挑衅 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 所以我们必须要整顿吏治,以此来巩固民心 漫道棠阴继白苏”。“天津教案 。此时 发生后 浙江象山 英、美 宁海两县农民常偷渡去滨海 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 封禁 抗议 的南田岛耕垦 杨昌濬认为不应该干涉,遂奏准弛禁 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 光绪元 * 同治十 (1875 (1871 年) 三月 ,杨昌濬 因余杭葛毕氏案被革职 亲自前往往宁波、镇海,巡视海口,筹办防务 任职西北光绪四年(1878 他上奏清廷说:“我们想要自强的办法,最好学习西洋人的军事技艺,学习他们的长处。* 同治十三年(1874 年) 十一 初四日 杨昌濬 被起复1881年杨昌濬撰书石碑1881年杨昌濬撰书石碑 [6] 就海防问题上折 左宗棠因西征 认为日本侵台 务繁杂 件虽已了结 帮办刘典因病求去 但难保日本以后不会借故向我国挑衅 遂上奏清廷,调杨昌濬代刘典主持后路军政事务。 [7] 杨昌濬于十二月 所以为了 达兰州 御外辱的长远打算 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获四品顶戴 必须要依靠备战进行坚守 光绪五年(1879年) 即使是保持如今的和局 又获 也要有所 专折奏;九月 获二品顶戴,署理甘肃布政使。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杨昌濬因为曾经为筹措西北 又称:“外国 的军 饷出过 事虽然强大,如果我们的百姓齐心协 ,他们也不敢在众怒之下公然挑衅 ,所以 获头品顶戴;七月 我们必须要整顿吏治 左宗棠在哈密奉诏回京;十一月 以此来巩固民心”。此时 杨昌濬护理陕甘总督,与刘锦棠会办新疆 浙江象山、宁海两县农民常偷渡去滨海“封禁” 善后事宜 南田岛耕垦,杨昌濬认为不应该干涉 对新疆建省做出了重要贡献 遂奏准弛禁 光绪 (1881 (1875 年) 八月 朝廷授 杨昌濬 甘肃布政使的 因余杭葛毕氏案被革 === 任职西北 ===* 光绪 (1883 (1878 年) 月, 杨昌濬 任漕运总督之职。总督福建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初三 被起复 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和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因西征事务繁杂 对中国的东南海防造成很大损失;七月九日 帮办[[刘典]]因病求去 遂上奏 清廷 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 ,调 杨昌濬 作为他的副手; [8] 同年 代刘典主持后路军政事务。<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 ·列传 百三 八日 四》:光绪四年 清政府任命杨昌濬为闽浙 起佐新疆军事。数迁至漕运 总督 ,领兵督防台湾; 。</ref>杨昌濬于 十二月 抵达兰州 法军集结在妈祖澳 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 杨昌濬率亲军巡视沿海营垒,出福州巡视闽江下游南、北岸 获四品顶戴。* 光绪五年(1879年) ,又 至闽江口长门、金牌炮台视察 获准专折奏;九月,获二品顶戴 并检阅守军 署理甘肃布政使 他命军队从马尾江底打捞出18墩大炮 *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 分别安装在长门、金牌等处 杨昌濬因为曾经为筹措西北的军饷出过力 在林浦、魁岐、闽安等重要门户巩固了防守力量。同时,他下令撤除各海口水道的标识 所以获头品顶戴;七月 左宗棠 沿海各港口遍布水雷。其次是他进行了军纪和兵制的整顿 哈密奉诏回京;十一月 在兵营中重振旗鼓 杨昌濬护理陕甘总督 命令军士试枪放炮,壮大声威,同时在兵营中淘汰老弱增加年富力强的士兵。 与[[9刘锦棠]]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 会办新疆的善后事宜 杨昌濬兼署福 对新疆 巡抚; 省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绪 十二 (1886 (1881 年) 八月 朝廷授 杨昌濬 等上疏,指出:“台湾是中国前往南洋 甘肃布政使 门户 职务。* 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 也是中国沿海 又任漕运总督之职。=== 总督福建 ===* 光绪十年(1884年) 省的前沿 月初三 朝廷将台湾改设巡抚 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和福州船政局 可以加强 台湾 中国 控制,这是保卫我国 东南海 疆的 防造成很 计啊” 损失;七月九日 又上书说:“ 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 福建 和台湾本来就是一省 军务 如今 福州 其分 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濬作 两部分 他的副手;同年七月二十八日 还仍然应该唇齿相依 清政府任命杨昌濬为闽浙总督 让他们互为犄角、相互援助”。在推动 领兵督防 台湾 建省的问题上 ;十二月底,法军集结在妈祖澳 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杨昌濬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绪十二年(1886年) 率亲军巡视沿海营垒 清廷决定将台湾从 建分立成省,命杨昌濬与刘铭传共同筹备建立 州巡视闽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闽江口长门、金牌炮 湾行省 视察,并检阅守军 为了使台防能有确实保证 他命军队从马尾江底打捞出18墩大炮 他积极设法筹措经费 分别安装在长门、金牌等处 建议由闽海关 在林浦、魁岐 福建各库局每年协银四十四万两 闽安等重要门户巩固了防守力量。同时 加上其 下令撤除 各海 关协银共成八十万两 口水道的标识,在沿海各港口遍布水雷 晚年逝世光绪十四年(1888年)左公柳左公柳二月 其次是他进行了军纪和兵制的整顿,在兵营中重振旗鼓 杨昌濬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 命令军士试枪放炮,壮大声威 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被赏 同时在兵营中淘汰老弱增 太子太保衔 年富力强的士兵 [10] 光绪 <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 百三 一年(1895年)七月 四》:闽浙总督何璟自以不谙兵事 甘肃的回族势力掀起反清起义 请解职 很快就席卷湟中、河州(今甘肃临夏)、狄道州(今甘肃临洮)一带,杨 遂命 昌濬 因防范不严 代之。昌濬未至军 镇压不力 被清廷革职留任;十月 佩纶已遁 开缺回籍 事下宗棠、昌濬 [11] </ref> * 光绪 (1897 (1885年)六月,杨昌濬兼署福建巡抚;光绪十二年(1886 年),杨昌濬 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逝世后 等上疏 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主要成就编辑军事镇压太平军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 指出:“台湾是中 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 前往南洋的门户 杨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咸丰四年(1654年) 也是中国沿海 省的前沿 受曾国藩派遣 朝廷将台湾改设巡抚,可以加强对台湾的控制 去湖北罗泽 这是保卫我国东 军营帮办军务。参与破田家镇 海疆的大计啊” 合围九江等战事中有功 又上书说:“福建和台湾本来就是一省 授训导。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 如今将其分为两部分 因父病重请归 还仍然应该唇齿相依 让他们互为犄角、相互援助”。 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 推动台湾建省的问题上,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杨昌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咸丰九 * 光绪十二 (1859 (1886 年) 四月 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永州攻宝庆 清廷决定将台湾从福建分立成省 昌濬 与刘 蓉在娄底办团练,拒太平军于界江坳(今新邵县境),升教授 铭传共同筹备建立台湾行省 咸丰十年(1660年) 为了使台防能有确实保证 左宗棠帮办 他积极设法筹措经费,建议由闽海关、福建各库局每年协银四十四万 江军务 招杨复出,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先后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 加上其他各海关协银共成八十万两 [12] === 抗法保台晚年逝世 ===* 光绪十 (1884 (1888 年) 二月 中法战争爆发。七 杨昌濬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 三日 法国海军突袭我闽江船舰,炮轰马尾造船厂 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被赏加太子太保衔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七月 六日 甘肃的回族势力掀起反 廷对法宣战。九日 起义,很快就席卷湟中、河州(今甘肃临夏)、狄道州(今甘肃临洮)一带 急派漕运总督 杨昌濬 赴闽。十八日 因防范不严 镇压不力而被 清廷 革职留 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命杨昌濬帮办军务 七日 月,开缺回籍。 <ref>《 廷又任命杨昌濬兼任闽浙总 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 并兼福建巡抚 甘日 领兵督防台湾。当日 左右通回匪,莫能制 杨即调兵遣将 枪械反资寇 率驻防在江南的湘军4个营 遂酿成湟中河 浙江1个营,由驻地江苏淮安起程赴闽,并派员赴湘招募兵勇10个营 狄乱 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下旬,杨 昌濬 到达福州。时基隆失 檄各路募土勇助战 守, 法军重点进攻台北。台北守将刘铭传 电令提督 雷正绾往河州镇慑 飞书告急 张永清往 西宁策应 杨昌濬 苏员屿往巴燕戎甘、都堂驻防,并具起事颠末以上。事 讯心急如焚 立即调拨兵勇 严旨责其庸聩 渡海增援,并派员由澎 乃罢官。</ref>*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昌濬在 浅水小口运送饷械赴台,接济刘铭传 南省城长沙病逝 九月五日 逝世后 台湾全部海口皆 清政府诰赠其 太子太傅。== 人物成就 ==* 镇压太平 所封锁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 闽台交通完全中断。 昌濬以非凡的指挥能力,周密部署潜渡鹿港、新竹,保证粮械饷银的供应 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 他在福州、泉州、厦门 咸丰四年(1654年)七月 分别设立专门传递闽台信息的机构。十一月初,杨 受[[曾国藩]] 派遣 熟悉台事的厦门富绅叶文澜 将闽饷12万两汇给台湾商人 去湖北罗泽南军营帮办军务。参与破田家镇 转交台北刘铭传 合围九江等战事中有功 十二月又向台湾汇送十余万银两,并增派湘军17营,补充器械。至光绪十一 授训导。咸丰六 (1885 (1856 年) 月, 清军全部顺利渡台 因父病重请归 终于挫败法军 后在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 确保台湾 安。作为闽台战区抗法副统帅 军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永州攻宝庆 ,杨 昌濬虽没有亲赴台湾抗法,但他 与[[刘蓉]] 福州调兵遣将 娄底办团练 督办后勤 拒太平军于界江坳(今新邵县境) 做了大量工作 升教授。咸丰十年(1660年) 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招杨复出,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先后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 * 抗法保台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3] 政治 :光绪十年(1884年), 中法战争 结束后 爆发。七月三日 朝野有识之士 海军突袭我闽江船舰 无不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它是东南 炮轰马尾造船厂。 省屏障 月六日 南洋之枢纽;建设台湾、巩固海防已是刻不容缓 清廷对法宣战。九日,急派漕运总督杨昌濬赴闽 但是 十八日 此事在朝 却引发了一场争议。 任命左宗棠为 钦差大臣 左宗棠奏请“台湾设省”。左在光绪 督办福建军务,命杨昌濬帮办军务;二 一年(1885年) 月奏折中称 日清廷又任命杨昌濬兼任闽浙总督并兼福建巡抚,领兵督防 台湾 建省的理由有三:(一)今 。当 之事势 以海 杨即调兵遣将,率驻 为要图;(二)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 在江南的湘军4个营、浙江1个营 较之广西、贵州等 由驻 为多;(三)台湾孤峙大洋 江苏淮安起程赴闽 为7省门户,关系全局非浅 并派员赴湘招募兵勇10个营 清廷令 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下旬,杨昌濬到达福州。时基隆失守,法 机大臣、六部、九卿 重点 行讨论,他们都一致主张 湾设省 九月五日,清廷下令 湾建省,任命 北守将[[ 刘铭传 为首任台湾巡抚。而刘铭传却主张“暂缓建省”。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 ]],飞书告急,杨昌濬闻讯心急如焚,立即调拨兵勇,渡海增援 杨昌濬对建省所需的浩繁经费提出了解决方案 并派员由澎湖浅水小口运送饷械赴台,接济刘铭传。九月五日 建议由闽 台湾全部 关、福建各库局负责每年协银44万两 口皆为法军所封锁 请其他各省哳银36万两,共凑80万银两支援 湾,以5年为期 交通完全中断 [13] 人物评价编辑《清史稿》:“ 昌濬 性和巽 以非凡的指挥能力 而务为姑息。”“性和撰 周密部署潜渡鹿港、新竹 而务为姑息” 保证粮械饷银的供应 [14] 他在 建船政史稿》:“太子太保 州、泉州、厦门,分别设立专门传递闽台信息的机构。十一月初, 昌濬 派遣熟悉台事的厦门富绅叶文澜 为巩固 饷12万两汇给 海防 湾商人,转交台北刘铭传,十二月又向台湾汇送十余万银两 歼灭海盗 并增派湘军17营 居功 补充器械。 伟。” [15] 左宗棠:“实属尽瘁驰驱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 劳绩卓著。可否仰恳天恩 清军全部顺利渡台,终于挫败法军,确保台湾平安。作为闽台战区抗法副统帅 俯准将浙江按察使 杨昌濬 赏加布政使衔 虽没有亲赴台湾抗法 并赏给该员三代二品封典 但他在福州调兵遣将,督办后勤 以示优异。” [16] 个人 做了大量工 品编辑,为抗法保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f name="MY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191504/8ac91xFwiur-KymWsDjZwDTQxgyk9o_lWSL65vwtrpWBob5eoXvQgvNOecoplY8fPGdm-z4pkBLwViSA9ueJIdUUHZIoEMcN3No7Si07rxYQ5Jk 杨昌浚 抗法保台主持台湾建省.娄底新闻网.2015-05-06]</ref>* 著有《平浙经略》、《平定关陇纪 台湾设省:中法战争结束后,全国朝野有识之士,无不认识到台湾战 》、《学海堂课艺》 地位之重要:它是东南七省屏障,南洋之枢纽;建设台湾 《五好山房诗稿》等 巩固海防已是刻不容缓 [12] 但是,此 典故编辑薯蔬总督杨昌濬是不忘本之君子,出身贫寒 在朝廷却引发了一场争议。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设省”。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杨昌濬对建省所需 他跟随老师罗泽南加入湘军后,虽官位不断迁升 浩繁经费提出了解决方案 并位至陕甘总督 建议由闽海关 闽浙总督 福建各库局负责每年协银44万两 但始终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请其他各省哳银36万两 保持清廉自好的品质 共凑80万银两支援台湾 被人称 以5年 “薯蔬总督” 有一年, <ref name=MY3/>  <br> == 人物轶事 ==* 薯蔬总督: 杨昌濬 回湖 是不忘本之君子,出身贫寒的他跟随老师罗泽 老家 加入湘军后 偕夫人徒步去拜望岳父 虽官位不断迁升 岳母准备设宴款待 并位至陕甘总督、闽浙总督 杨昌濬急忙阻止:“我久不吃家乡 但始终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保持清廉自好 品质,被人称为“ 、豆腐、 总督”。有一年 只此几样便够。”并招呼 杨昌濬回湖南老家,偕 夫人 一同下厨。吃饭时 徒步去拜望岳父 作陪的都是儿时旧人,见他筷戳红薯 岳母准备设宴款待 杨昌濬急忙阻止:“我久不 得香甜爽口,都称赞他是不忘根本 家乡 、豆腐、 总督” “薯蔬总督”的美名由 传开 几样便够 [17] 审案不公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 并招呼夫人 案而偏袒湘军下属 同下厨。吃饭时 当好好先生 作陪的都是儿时旧人 导致冤案 见他筷戳红薯 从而被人嘲弄 吃得香甜爽口 自己也备受心灵上折磨。在 都称赞他是不忘根本的“薯蔬总督”,“薯蔬总督”的美名由 案中,杨昌浚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 传开 清廷追究责任, <ref name="MY7">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191504/fdccel6XUUJIKJhTjeZ0lMWAuH29PVtgVMN8ltXLpPGk0k3NrzU7dCPh5-zmnvKXLGZQS9wy4wM3FbMN4iqqnUMZrGuivFbmVkhMqXIrInnsPopsjOo 杨昌浚 以“既不能据实平反 :苍茫水天一杨柳 .娄底新闻网.2015-05-07]</ref>* 审案不公: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 ,又对 一案而偏袒湘军 下属 “始终回护” ,当好好先生,导致冤案,从而 撤职 人嘲弄,自己也备受心灵上折磨 但左宗棠 给光绪帝的奏折 此案 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史:“杨昌 ,杨昌 以余杭案去 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 时论异同 企图维持原判。清廷追究责任 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 杨昌浚以“既不能据实平反” 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 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 但[[17左宗棠]] 亲属成员编辑父亲:杨仲明 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 书记载编辑《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 [14] :“杨昌浚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ref name=MY7/>   == 人物 陵墓编辑评价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杨 《清史稿》:“ 昌濬 迁葬于今娄星区西阳镇高桥村画桥山 性和巽 有专祠,立神道碑 而务为姑息 碑高3.8米,宽1.6米 ”“性和撰 而务 青龙雕刻,上端盘有5龙,捧篆书 姑息”。* 《福建船政史稿》: 太子太 公神道碑”。碑文 昌濬, 清末著名学者王闯运撰文 巩固闽台海防 名书法家何维朴书写。墓前分立石人、石马、石羊、石虎 歼灭海盗 象征忠孝节义,规模壮观 居功至伟 [13] * 墓穴于1966年12月被 左宗棠: 红卫兵”掘毁 实属尽瘁驰驱,劳绩卓著 据传 可否仰恳天恩 开棺时,仍见 俯准将浙江按察使 栩栩如生 昌濬赏加布政使衔 胡须高翘 并赏给该员三代二品封典 如沉睡一般,后尸体被焚 以示优异 神道碑被推倒弃置于高桥村田垅,当地农民破为两半,一半作人行桥,一半作过水渡槽垫板,  == 史书记载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 <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446.htm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国学导航.2015-05-07] </ref> == 相关视频 ==*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真相难以置信!最 收藏于市 变成了官场的斗争?!<div style="clear:center">{{#iDisplay:page/x3038r0hrod|750|430|qq}}</div>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清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 社科藝術人 管理所,绝大部分文字保存完好。 [13]]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