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文惠王

移除 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魏惠王”
| 职业 = 皇帝}}
'''<big>魏文惠王</big>''','''魏惠王''' (前400年-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婴,魏武侯之子,生于魏文侯四十七年(前400年),全谥为魏文惠王或魏惠成王,通称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为前370年-前319年。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庄子》中称文惠君。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
魏惠王画像
(《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 。
逢泽“会诸侯”
'''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太子。魏武侯在位26年,于公元前370年死去,魏惠王即位时年已30岁。魏惠王在其父死时,与其弟公仲绶争位。这时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联合进攻魏国,在浊泽大败魏军,并将魏惠王围困在军中。但在如何处置魏国上,韩、赵两国发生了分歧: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 《史记》卷五《秦本纪》。]] [[ 古本《竹书纪年》(《水经注·汶水》注引)。]]④ 方 [[ 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⑤《史记》卷四十《秦世家》。①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赵国要除掉惠王立公仲绶,让魏国割地给两国;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不主张杀掉惠王。魏分为二,国力就大为削弱,不会再对韩、赵构成威胁。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国不高兴,就连夜带着军队撤出战场。结果惠王得以保住君位,魏国没有被分为两个小国。由这一件事可见,三晋的联合,以魏为盟主的关系已开始破裂。
浊泽之败并未损伤魏国的元气,次年(公元前368 年)魏对韩、赵两国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败赵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①。魏国打败了韩、赵,保住了独立,但自此因三晋联盟破裂而陷于孤立的境地。
东方的齐国虽靠了魏文侯的帮助列为诸侯,但齐国毕竟是一传统大国,不甘附庸于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就同魏发生军事冲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齐败我观(今河南清丰县西南)"③。魏惠王即位后,曾与齐国国君桓公午相约会盟,而"田侯牟背之"④。齐国在东方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十四年陈侯午錞铭中说"佳十又四年,陈侯午台(以)群诸侯献金,作皇妣孝大妃祭器"⑤,陈侯午即田齐桓公午,十四年即公元前361 年,魏惠王九年。这是齐国对淮泗间的小诸侯国,开始收取一些贡物,表明齐国对魏国的霸业发起了竞争⑥。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 。② [[ 《史记》卷五《秦本纪》 ]] 。③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卷六《秦始皇本纪》 ]] 。④ [[ 《庄子·则阳》 ]] 。⑤ [[ 《三代吉金文存》卷七第四十二页上 ]] 。⑥ '''徐中舒''': [[ 《先秦史论稿》,第235页 ]]
在秦、齐东西两方的进逼下,魏惠王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应付时局:一是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二是重新与韩、赵和好结成联盟;三是施惠于国内人民。
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国的领土东已据有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之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就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梁①,又称为大梁。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便于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迁都以后,魏惠王苦心经营,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城内大街长约10里,居民约有三四十万。大梁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惟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大梁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 [[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圃田泽 ]] [[ 把圃田泽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 ]] [[ 经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 ]] 。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大梁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的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魏国的船只从梁出发可以直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凭借巨大的交通优势,大梁城在短短十几年间,便一跃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商业大都市。
魏惠王迁都大梁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
98,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