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圣心源》丹徒赵克宣序

增加 4,18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医古籍000.jpg|缩略图|[https://www.ximalaya.com/jiankang/42193333/ 中医古籍]]]
丹徒赵克宣序==【《四圣心源》简介】==
《[[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1749年(乾隆十四年,己巳),春节过后,黄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学方法,从黄帝、岐伯、张仲景和秦越人的医学观点出发,撰写一部进一步阐明《伤寒论》内在含义的著作。这种治学方法,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快起草出《四圣悬枢》的初稿,着重分析了“温疫痘疹之义”。从二月开始著述《四圣心源》,对“四圣”的临
 
床见解和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但拟出提纲,作出要目后,因为有事而隔断了。他在后来回忆这个写作的开端的想法时说:“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事,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 《四圣心
 
源》充分反映出黄元御的学术思想特征和医学实践经验。
 
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
 
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
 
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四圣心源》续成后,黄元御回顾此书的写作过程,从1749年二月开始,到1752年完稿,前后四年的时间内,没有安排过专门的撰著时间,也没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书稿来。虽然以往多是穷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尽管皇帝赐以“妙悟岐黄”称誉,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依赖皇恩不思进取。自
 
己能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有益贡献的时间已经有限了,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对“四圣”典籍的注释和阐述。
 
== 丹徒赵克宣序 ==
[[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篴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府龚木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读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学善本。急与医者议,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不博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可得,亦已无如何。而医者方坐视成败,以其必不效之术,尝试于万一,竟至不讳,则云证固不治。
鸣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十五卷,益谓儒者能 [[ 明其理 ]] 以事亲,当知医也。
是书作于昌邑黄氏,刻于阳湖张氏,因所传未广,爰与小搂弟校勘付梓,以广其传。区区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书而急读之,以善其颐养之方云尔。
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赵克宣竹坪序 <ref>[http://zhongyibaodian.com/sishengxinyuan/1296-5-0.html 中医宝典]</ref>
先君篴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心源》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为缘起云。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ref>[http://www.51xingjy.com/8986.html#i-2 道医网]</ref> ==【作者简介】== 黄元御(1705-1758) ,名玉璐,字元御,号研农。山东昌邑黄家辛戈村人。少负奇才,博学广识,曾立志仕途,弱冠之龄考中邑庠生,后因左目失明,眼睛突出(清科举规定:五官不正者不得入仕)。黄元御先生仕途之路被完全堵死,哀叹之余发奋“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遂放弃仕途以三十岁年龄开始学习 中医,自此走上弃儒从医的道路。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浸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后被清朝廷请做乾隆御医。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为尊经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乾
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并亲书“仁道药济”概况其一生。<ref>[http://www.51xingjy360doc.com/8986edit/editartnew.html#i-2 aspx?articleid=952762370 道医网个人图书馆]</ref>
== 参考资料 ==
13,1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