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宇文导

移除 43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宇文 �&#65533;&#65533;''' �&#65533;&#65533;511�&#65533;&#65533;554 (511-554 年),字菩萨,代郡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西魏时期大臣、十二大将军之一,太师[[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次子<br>
* 宇文雄杰豪迈,仁义慈惠,深得叔父 [[ 宇文泰 ]] 的喜爱,册封饶阳县侯,加号冠军将军 �&#65533;&#65533;* 大统元年 �&#65533;&#65533;535 (535 年),拥戴南阳王[[元宝炬]]即位,建立西魏政权,授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65533;&#65533;* 屡立战功,历任华州刺史、侍中、骠骑大将军、章武郡公。大统十六年 �&#65533;&#65533;550 (550 年),拜大将军,名列“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 �&#65533;* 西魏恭帝元年 �&#65533;&#65533;554 (554 年),宇文导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追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号为孝。天和五年(570年),获赠太师、柱国、豳国公 �&#65533;&#65533;
==基本信息 ==
{|
---------------------------------------------------------------------------------
|-
| 字号    字菩 �&#65533;&#65533;      
---------------------------------------------------------------------------------
|-
---------------------------------------------------------------------------------
|-
| 出生时间  511 �&#65533;&#65533;   
---------------------------------------------------------------------------------
|-
---------------------------------------------------------------------------------
|-
| 所处时 �&#65533;&#65533;   北魏→西 �&#65533;&#65533;    
---------------------------------------------------------------------------------
|-
== 人物生平 ==
=== 因功封侯 ===
* 宇文导年少时雄杰豪迈,仁义慈惠,叔父[[ 宇文泰]] 很喜爱他。最初同叔父们一同在葛荣军中。[[ 葛荣]] 失败后,迁居晋阳。建明元年(530年),宇文泰跟随贺拔岳进入函谷关,宇文导随从宇文泰西去,常常参与作战。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暗通高欢,杀害贺拔岳,宇文泰被众将推为统帅,随即讨伐[[ 侯莫陈悦]] [[ 贺拔岳]] 报仇。宇文泰任命宇文导为都督,镇守原州。侯莫陈悦兵败,出旧关向北逃跑,宇文导率骑兵追击,在牵屯山追上侯莫陈悦,将其杀死,把他的首级传示京师。因有功被封为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65533;<ref>《周书·卷十·列传第二》:导字菩萨。少雄豪,有仁惠,太祖爱之。初与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及太祖随贺拔岳入关,导从而西,常从征伐。太祖讨侯莫陈悦,以导为都督,镇原州。及悦败,北走出故塞,导率骑追之,至牵屯山及悦,斩之,传首京师。以功封饶阳县侯,邑五百户,拜冠军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 �&#65533;&#65533;</ref>
=== 大败[[高欢]] ===
* 大统元年 �&#65533;&#65533;535 (535 年),西魏文帝[[元宝炬]]登基,建立西魏政权,宇文导以拥立皇帝有功,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五百户,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当时宇文泰诸子都年幼,宇文泰尤为倚重侄子宇文导、宇文护以及外甥[[贺兰祥]]、[[尉迟迥]]、[[尉迟纲]],将他们视为心腹,着力培养。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东征东魏,宇文导入朝宿卫,任领军将军、大都督。东魏高欢渡过黄河,侵犯 [[ 冯翊 ]] [[ 宇文泰 ]] 从弘农领军入函谷关,宇文导督率左右禁兵与宇文泰在沙苑会师,同 [[ 高欢 ]] 交战,大败高欢。升任仪同三司 �&#65533; <ref>《周书·卷十·列传第二》:魏文帝即位,以定策功,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拜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三年,太祖东征,导入宿卫,拜领军将军、大都督。齐神武渡河侵冯翊,太祖自弘农引军入关。导督左右禁旅会于沙苑,与齐神武战,大破之。进位仪同三司 �&#65533;</ref>
=== 擒杀叛军 ===
* 大统四年 �&#65533;&#65533;538 (538 年),西魏文帝东征东魏,留下宇文导为华州刺史。当时关中兵少,东魏降将[[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人叛乱,宇文导从华州率领部属进攻,活捉于伏德,杀死慕容思庆。屯兵渭桥,与宇文泰会师。叛乱平定后,晋爵章武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不久,加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等衔。大统九年(543年),东魏北豫州刺史[[ 高仲密]] 来降,宇文泰率领诸将辅佐太子元钦东征,又任命宇文导为大都督和华、东雍二州诸军事,代理华州刺史。宇文导训练军队,善于防守。大军于邙山之战失利,东魏军追击到稠桑,得知关中已有防备,才退兵而去。大统十三年 �&#65533;&#65533;547 (547 年),[[ 侯景]] 举黄河以南前来归附,派使者请求援兵,朝廷议论准备答应,诏征陇右大都督独孤信东下,令宇文导代 [[ 独孤信 ]] 任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65533;<ref>《周书·卷十·列传第二》:明年,魏文帝东征,留导为华州刺史。及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作乱,导自华州率所部兵击之,擒伏德,斩思庆。进屯渭桥,会太祖军。事平,进爵章武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户。寻加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高仲密以北豫降,太祖率诸将辅魏皇太子东征,复以导为大都督、华东雍二州诸军事,行华州刺史。导治兵训卒,得守捍之方。及大军不利,东魏军追至稠桑,知关中有备,乃退。会侯景举河南来附,遣使请援,朝议将应之。乃征为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65533;</ref>
=== 民拥朝重 ===
* 大统十六年(550年),高欢之子文宣帝[[高洋]]称帝,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泰征集西魏在关中的军队来讨伐北齐,西魏文帝派遣齐王[[元廓]]代替宇文导镇守陇右,调宇文导回朝。授任大将军、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兵咸阳。与当时的广平王 [[ 元赞 ]] 、淮王 [[ 元育 ]] 、齐王元廓、平原郡公 [[ 侯莫陈顺 ]] 、高阳郡公[[达奚武]]、阳平郡公[[李远]]、范阳郡公[[豆卢宁]]、化政郡公[[宇文贵]]、博陵郡公[[ 贺兰祥]] 、陈留郡公[[杨忠]]、武威郡公 [[ 王雄 ]] 并为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西魏大军回来后,宇文导再回陇右继续镇守 �&#65533;&#65533;* 宇文导为人宽厚明达,善于安抚驾驭部下,凡被他接待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遇事谨慎尽心,常常担心能力不够。宇文泰每次出征,宇文导总是留守,深为官员百姓拥护,朝廷也因此而器重他。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十二月,宇文导在上邽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65533; <ref>《周书·卷十·列传第二》:导性宽明,善于抚御,凡所引接,人皆尽诚。临事敬慎,常若弗及。太祖每出征讨,导恒居守,深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魏恭帝元年十二月,薨于上邽,年四十四 �&#65533; </ref>
=== 万人哭祭 ===
* 宇文导死后,西魏恭帝派侍中、渔阳王[[元绳]]监理丧事。追赠原任官职,加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号孝。朝廷议论,认为宇文导安抚西部蛮族,威望很高,又广施恩惠,想让他永远镇守陇山以西,以表彰他的功德,就把他安葬在上邽城西的无疆原。汉族和蛮族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沿途设祭,原野上一片哭号之声,都说:“我君舍弃我们吗?”老幼相继,背土成坟,高五十余尺,周长八十余步。经官府劝阻,百姓才流泪告别而去。百姓对他感激大多如此。天和五年(570年),又追赠宇文导为太师、柱国、豳国公 �&#65533;&#65533;<ref>《周书·卷十·列传第二》:魏帝遣侍中、渔阳王绳监护丧事。赠本官,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曰孝。朝议以导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欲令世镇陇右,以彰厥德,乃葬于上邽城西无疆原。华戎会葬有万余人,奠祭于路,悲号满野,皆曰:“我君舍我乎!”大小相率,负土成坟,高五十余尺,周回八十余步。为官司所止,然后泣辞而去。其遗爱见思如此。天和五年,重赠太师、柱国、豳国公 �&#65533;&#65533;</ref>
== 人物评价 ==
* [[令狐德棻]]等《周书》:①“至若豳孝公之勋烈,而加之以善政”;②“少雄豪,有仁惠”;③“导治兵训卒,得守捍之方。”;④“导性宽明,善于抚御,凡所引接,人皆尽诚。临事敬慎,常若弗及。”;⑤“导恒居守,深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⑥“导抚和西戎,威恩显著” �&#65533;<ref name="MY7">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590503/4ccbExuqogJu6ATQE66BI92eLhEAfme5qN4cdYqRdrd0YQszc7cc9SwkiVo8K131N6j8Kzyahn82WdtQqvBOxDZnTrCmVCvqkTKxJiY 《周书·卷十·列传第二》.国学导航.2013-08-20]</ref> * [[李延寿]]《北史》:①“至若豳孝公之勋烈,加之以善政”;②“导性宽明,善抚御” �&#65533;<ref name="MY8">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590503/a9b2T36lP0y7uRg4BOCvDxAYSzzTa58-m9OIaawzGF4vOlhy0XRyNc0i6yVt4pEW6fAN72SDTrlgqHKYw_sfdxjVYC6kU_o-fo6Z3Gc 《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国学导航.2013-08-20] </ref><br>
== 史籍记载 ==
* 《周书·卷十·列传第二 �&#65533;<ref name=MY7/> * 《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65533; <ref name=MY8/>
== 参考资 �&#65533;&#65533; ==
{{Reflis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